【明報專訊】日本去年出生人數自有統計以來首次跌破80萬大關,比官方此前預測早了8年發生,首相岸田文雄形容「情况危急」。岸田1月初就「異次元的少子化對策」提出3大支柱方針:經濟援助、擴充照顧兒童的服務及設施、推動工作模式改革。然而,當地專家指如不從源頭解決於年輕人收入不穩以至無法成家立室的問題,以及徹底改善女性就業待遇和持續資助各級教育,長遠生育率不會顯著提高。
圍繞岸田提出「異次元的少子化對策」的3大支柱方針,由日本跨政府部門組成的少子化對策組織會議1月19日首次召開,圍繞擴大以兒童津貼為中心的經濟支援、充實幼兒教育和託兒服務、強化育兒休業制度等方面展開討論。少子化對策擔當相小倉將信在會上強調,應對少子化是岸田政權「最重要的課題」,呼籲和政府部門齊心協調制定措施。
政府被指小恩小惠非解決問題
《日經亞洲》上月23日引述專研日本地方政策的顧問公司「日本總研」(JRI)調查部上席主任研究員藤波匠認為,岸田政府施予小恩小惠並非解決問題。他指日本年輕一代普遍面臨低薪轉移至非終身僱用等挑戰,細微津貼並無法幫助他們解決生育和育兒問題。
日本經濟及社會記者兼評論家佐佐木俊尚指出,日本少子化的問題根源並非已婚情侶煩惱生育,更多是年輕人無能力結婚。《週刊朝日》本月3日評論文章憂慮岸田政府的兒童津貼等措施,會將支援應對少子化與育兒支援混淆,令需要援助的想結婚及生小孩的人得不到適切援助。
岸田及近年日本政府一直有採取措施應對少子化,但申領補貼的條件被指嚴苛,如作為應對地區少子化資助計劃一部分的「結婚新生活支援事業」,2022年度只涵蓋特定地區家庭年收入不超過400萬日圓(約23.7萬港元)的39歲下新婚夫婦,可領30萬至60萬日圓(1.8萬至3.6萬港元)特定消費劵。
《日經亞洲》則指,除非女性的就業待遇出現根本改變,否則難以改善低生育率的問題。報道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研究學系主任湯玲玲指,推動性別平等對幫助日本女性在職場上獲得安全感而言十分重要。
日本女性法律家協會副會長萩谷麻衣子則認為,如要提高生育率,政府必須花巨額補貼幼稚園至大學教育全面或大部分免費,從制度上作徹底改革,這也引起開支來源的關注。有網民則批評岸田政府一方面發放生育及育兒補助,另一方面卻計劃增加消費稅是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