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復交看上去也許突然,但雙方的破冰意願其實早已展現。兩國聲明提到,中東友鄰伊拉克和阿曼在2021年和2022年曾主持兩國外交談判,真正令人意外的是最終復交協議是在北京達成。承受西方制裁的伊朗選擇加強對華關係是自然不過,沙特接受北京調解,則再次展示憂慮美國「拋棄」而作出的避險姿態。這不代表利雅得就此倒向中國,也不代表它跟伊朗「化敵為友」,但北京趁這機會發揮歐美目前難以做到的調解作用,這次無疑是一場外交勝仗。
中國過去數月就中東問題積極展開外交工作,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初出訪利雅得,參與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時任副總理胡春華隨即接力訪伊朗,上月北京再邀伊朗總統萊希到訪。連串動作最終為北京成功調解德黑蘭和利雅得爭拗鋪平道路。
然而,沙特接受北京調解,勢令華府感到芒刺在背。儘管沙特是美國傳統盟友,但自2010年代初阿拉伯之春(華府放棄親沙特的中東獨裁者令其倒台)以至華府轉向亞洲(變相降低中東在美國外交戰略的重要性),沙特愈見憂慮區內浮現安全真空,故更為主動出擊,跟區內地緣政治最大對手伊朗競爭——伊拉克、敘利亞以至也門亂局都是例子。對比特朗普任內被質疑對利雅得過分友好,拜登政府卻因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暗殺事件以至烏戰對俄制裁等,跟執掌沙特實權的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持續不咬弦。
美前高官:利雅得對冲美政策招數
在特朗普政府曾任白宮國安會涉伊高官的戈德伯格(Richard Goldberg)在Twitter直言,這是美國政策直接造成的利雅得「重大對冲(hedge)招數」,「對沖解除制裁和回到核協議,透過進入中國斡旋的中東架構,對冲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抽身;對美國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