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科學家成功利用雄性老鼠細胞製造出卵子,繁殖有兩名「生父」的小鼠。研究成果有望幫助治療人類不孕問題,甚至增加讓同性伴侶生育孩子的可能。這種技術理論上10年內能在人類應用,但專家指出需先解決技術和倫理問題。
10年內人類可望應用
科學家過往亦曾透過基因改造培育出「雙父基因」的實驗鼠,但這次是首次利用雄性細胞培育出具繁殖能力的卵子,屬科學突破。九州大學教授林克彥領導的團隊先將雄鼠皮膚細胞轉化成類似幹細胞的狀態,然後移除Y染色體,再以其他細胞的X染色體取代,製成擁有兩個相同X染色體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這些細胞其後放到卵巢類器官培養,研究員再讓這些卵子受精,取得600個胚胎,最終經代孕老鼠生下7隻幼鼠,而這些小鼠健康良好,壽命正常,更像成鼠般能擁有下一代。
涉倫理技術問題
林克彥周三(8日)在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舉行的第3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發表研究結果。
有專家指出,把這技術應用於人體細胞尚需克服一些難題,例如人類細胞需更長時間才培育成熟,其間出現不良遺傳變化的風險亦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