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國際新聞

偵探刑案片掀查案熱 專家憂「消費創傷」

【明報專訊】學者認為布利案反映歐美連串受歡迎的偵探片、刑案紀錄片挑起公眾查案精神,然而把謀殺案、別人的慘劇看待成娛樂興趣,卻帶來道德大問題。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專研犯罪小說等當代文化的學者施密德(David Schmid)指出,布利案掀起業餘偵探熱這現象,如今在美國也很普遍。他認為業餘偵探興趣源於近10年間歐美出現多齣受歡迎的刑事影視作品,例如取材自真實罪案的Podcast節目Serial、講述判錯冤案的Netflix紀錄片《謀殺犯的形成》(Making A Murderer)。

在美國威斯康星州馬凱特大學教授數碼媒體的基勒(Amanda Keeler)指出,業餘偵探介入案件,可能有破壞證據、錯誤指認疑犯的問題。她說:「我們看多了犯罪小說,容易沉迷,樂於思考破案。」

去年11月美國愛達荷大學(UI)4名學生被亂刀殺害案,TikTok偵探曾無憑無據胡亂指控死者的室友、男友等有嫌疑,構成誹謗、網上欺凌,清楚可見業餘偵探的危險。

施密德指出,布利案「看來終歸只是一宗意外悲劇」,可是有業餘偵探竟為此「失望」,着實令人擔憂。他質疑當今社會有人「渴望痛苦經歷、消費創傷」。

(法新社/滾石雜誌)

(環球熱話)

相關字詞﹕犯罪 流行文化 電視劇 偵探小說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