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國際要聞

戰火淬煉創作烏「傷痕藝術」蓬勃

【明報專訊】藝術從來都是反映政治和戰爭的鏡子,俄烏戰爭在催化兩國的藝術發展走向不同道路。烏克蘭有藝術家積極在海外記錄烏戰傷痕,以保存和宣揚該國當代文化為己任;俄羅斯則有異見藝術家因戰爭流亡海外,創作前景面臨重重困難。

一場名為「藝術武器」(Art Weapon)的烏克蘭藝術活動上周六(25日)起一連兩天在德國柏林「舊鑄幣廠」藝術館舉行。活動主辦者普萊多夫(Harry Pledov)表示,自俄軍開始侵烏後,曾在烏克蘭境內舉辦過兩次同類活動,後因宵禁和停電難以繼續下去,改為申請德國機構資助在柏林策展。他指出:「戰爭激勵了我們(烏克蘭)的藝術家,他們現在對自己正在做的事充滿熱誠,並了解到自己的使命。」

烏藝術家:侵略逼我們反思身分

藝術家舒普利亞克(Vitalii Shupliak)參展的兩幅版畫,都是插有鐵釘的麵包,寫着「饑荒隨俄兵鞋底而來」,分別鑲在兩個籠上。他解釋,作品既代表烏克蘭的貧困,也代表蘇聯時代軍靴的靴底。他形容:「(俄軍)侵略當然改變了烏克蘭藝術……它逼我們(烏克蘭藝術家)反思自己的身分。」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上周刊登兩名烏克蘭藝術家的專訪。他們在戰火聲中繼續創作,通過作品支持國家抗俄。聲音藝術家什普代科(Oleh Shpudeiko)認為,烏克蘭藝術家目前應負責保存和進一步發展烏克蘭文化,使之在海外看得見聽得到。基輔視覺藝術家薩伊(Oleksiy Sai)創作過一段影像裝置藝術,以俄烏戰爭的畫面,配以截聽得來的俄軍與親人對話,當中一名俄軍妻子叫身在烏克蘭的丈夫強姦幾名烏克蘭女子。薩伊表示,希望通過作品令人感受到這場戰爭的無情與可怕。

俄出走音樂人邀烏人合作遭拒

《多倫多星報》上周四則揭示俄羅斯一批反戰反普京的「出走派」(Exodussionists)藝術家面臨的陰暗前景。現身處以色列的俄羅斯音樂人利貝羅夫(Roma Liberov)曾找烏克蘭藝術家合作專輯但遭拒,他表示:「現在已不可能與(烏克蘭)作文化層面的對話……我那一代(俄羅斯人)將永不會獲得烏克蘭人的原諒。」

(路透社/CBC/多倫多星報)

(俄軍侵烏)

相關字詞﹕俄軍侵烏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