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俄軍侵烏後,網上開始流傳名為「標槍聖母」(Saint Javelin,圖)的網絡迷因,以及歌名為「旗手」(Bayraktar)的烏軍愛國宣傳歌曲。這些次文化例子指涉的,其實是烏戰初期在阻擋俄軍攻勢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兩大「不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武器——美國製「標槍」單兵反坦克導彈和土耳其製「旗手TB-2」無人機。
武器「以廉攻貴」 無人機發威
烏克蘭在戰爭之前及初期從西方國家取得便攜式反坦克和防空武器,除了上述的標槍,還有英國製NLAW反坦克導彈,以及美製「刺針」和英製「星光」防空導彈,有效限制俄軍機械化部隊推進。美國網媒《小規模戰爭雜誌》去年5月文章統計,烏軍使用這些低成本輕量武器的命中率逾93%,往往能對目標(例如是成本高得多的坦克)造成巨大破壞。美媒去年3月報道,烏軍發射300枚「標槍」導彈,破壞了俄軍280輛坦克。
另一邊廂,具偵察和攻擊用途的土耳其製「旗手TB-2」無人機,則繼2020年阿塞拜疆就納卡地區爭議進攻亞美尼亞後再次發威,除了偵察作用,還在海陸空都有擊毁俄軍武器的眾多紀錄。尤其是在俄軍其一最大挫折的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被擊沉一事上,該款無人機據報很可能發揮了「迷惑」該艦空防系統的作用。有美國軍事學者在《福布斯》專欄形容,烏戰頭4個月的「最有價值參賽者」(MVP)獎項可歸於「旗手TB-2」。
研究軍事科技的學者湯鈞佑向本報表示,烏克蘭能利用這些小型先進武器有效抵抗俄軍侵略的關鍵,在於良好的通訊及指揮系統的配套,這方面正是俄羅斯的短板。他指從這方面看,很難在概念上論定烏軍是否以相對弱小的軍事力量,對俄作不對稱作戰。另有軍事專家指出,隨着應用先進科技,傳統以武器強度和人員數量為主計算的軍力,已不足以反映一支軍隊的實際作戰能力,主張烏軍抗俄的模式可稱之為「半對稱作戰」(semi-symmetrical warfare)。
隨着無人機在烏克蘭戰場的作用愈來愈明顯,俄羅斯如今也引入了伊朗製的無人機,在空襲烏克蘭能源基建上發揮重要作用。據報俄伊甚至協商在俄羅斯本土設廠生產更多無人機。美國和中國同樣有研發軍用無人機,萬一台海危機爆發,無人機的角色將是觀望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