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工智能(AI) 發展日益蓬勃,應用範疇漸廣,2023年更被形容為「AI教育年」,能撰寫流暢文章的聊天機械人(chatbot)ChatGPT在教育界的應用尤受注目。業界對同類AI被用於作弊,甚至動搖學術水平等憂慮未消,有學校更宣布禁用ChatGPT免影響學習。不過有專家相信AI勢衝擊以背誦知識為主的傳統教育制度,甚至有助弱勢學生超越學習差距,可乘勢推動教育制度改革讓學生獲益。
ChatGPT「匿名」應考合格
ChatGPT由AI研發機構OpenAI於去年11月推出,屬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能運用透過機器學習整合的數據庫回應即時用戶提問,甚至能以不同時期作家的風格撰寫各類文章,編寫程式等,成品與人類手筆幾可亂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法律學院早前安排ChatGPT「匿名」作答真實考試試題,結果雖僅獲C+水平,但全科合格。此外,ChatCPT亦曾「應考」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沃頓商學院一個商業管理課程的考試,整體成績亦達B至B-水平。此後其他科技公司推出的同類聊天機械人,如Google的Bard、 Quora的POE等亦展示出相類能力。
紐約禁公校使用:AI無助批判思考
生成式AI可能傳播不實資訊,或輕易避過篩查軟件,被濫用於作弊或剽竊,因而引起教育界憂慮。美國紐約市教育部上月率先宣布禁止轄下所有公立學校的電子裝置和網路使用ChatGPT,洛杉磯、西雅圖等地亦效法。紐約市教育部發言人指AI無助學生的批判思考及解難能力。澳洲上月亦爆出學生以ChatGPT撰寫論文作弊首例,目前大部分省份均已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指出,不少大學教師如今再次要求學生呈交堂上作業,或是親身說明構思過程,以杜絕作弊。OpenAI早前推出辨識AI生成文章的軟件回應疑慮,但效用仍有待證實。
AI的衝擊帶來對教育制度的反思。資深英語教師兼作家赫爾曼(Daniel Herman)投書《大西洋雜誌》形容ChatGPT的面世「宣告高中英語課的死亡」,直言其產生的文章雖然流於表面或缺乏充足參考資料,但是已經比一般學生的功課優秀,質疑讓學生基本語言能力的教育方針是否仍有意義。印度新德里科技研究所人工智能資訊系統中心負責人森古普塔(Debarka Sengupta)向《德國之聲》指出,雖然學生確實可能因過分依賴AI而失去自行寫作的能力,但是能適當使AI亦可是學習的強力助手,如協助研究生處理海量研究數據,甚至作為學生「請教」對象,AI在挑戰教學的同時亦讓教育機會提升。
澳洲悉尼科技大學教授洛貝爾(Leslie Loble)亦向路透社稱,AI可用於改善學習效果,對有殘疾或其他學習障礙弱勢學生尤其重要。當地一項輔導計劃Flamingo Project便運用ChatGPT協助高中生學習,大大提升課堂參與程度。不少患有焦慮症或其他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能藉由AI將難以表達的想法轉化成文字,重拾學習自信。有ADHD患者透過與AI對話互動便能掌握課程內容,找到理想學習方式,儼如獲得私人補習老師。
助殘疾問題生參與課堂 重拾自信
在資訊海量增加的時代,不少專家期望由AI 打破以往以提供資訊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家赫什—帕塞克(Kathy Hirsh-Pasek)指出,能否讓AI成為教育助力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能有效運用AI讓學生掌握轉化知識的能力,例如學習利用AI生成的文本為基礎,加以批判、改進或提出新觀點,「讓舊有制度安詳逝去」,毋懼擁抱AI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