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血流限制訓練」(BFRT)的理論,最先是由日本醫生佐藤義昭在1960年代提出 ......
(2025年1月13日)
【明報專訊】處理垃圾一直是人類相當棘手的問題,堆填區佔用大量土地,臭氣熏天;垃圾焚化爐則會 ......
(2025年1月6日)
【明報專訊】百樂時技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余俊傑早在2000年回到內地工作,接手打理家族的電路 ......
(2025年1月6日)
【明報專訊】智能手表自從在10餘年前出現以來,銷量不斷增長。但另一方面,仍然有很多消費者習 ......
(2024年12月30日)
【明報專訊】阮重文的家族企業達騰工業已經有大約60年歷史,以往主要生產運動手表。吳家強曾在 ......
(2024年12月30日)
【明報專訊】由於野生漁業資源枯竭,水產養殖業的產量早已超過捕撈漁業,而且差距還持續拉開。為 ......
(2024年12月23日)
【明報專訊】近年不少科技公司都正在研究不同的產品或方案,希望協助水產養殖業減少損耗或成本, ......
(2024年12月23日)
【明報專訊】近年愈來愈多貨倉應用「自主移動式機械人」(AMR),但需要配合專用貨架,入場投 ......
(2024年12月16日)
【明報專訊】雅博創智有3名創辦人,冼卓基在美國取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崔柏浩在新加坡取得工業 ......
(2024年12月16日)
【明報專訊】由政府支持於數碼港設立的人工智能(AI)超算中心,昨正式投入服務,目前規模屬全 ......
(2024年12月10日)
【明報專訊】雖然香港已有不少診所和醫院,但市民看醫生往往仍要大排長龍。有本地公司研發一種像 ......
(2024年12月9日)
【明報專訊】Applied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ATG Gr ......
(2024年12月9日)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爆發那3年,令全球對PCR核酸測試的需求和認識大增。但同時亦了解到其限 ......
(2024年12月2日)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對醫療和檢測行業的衝擊很大,因以往很少有一種病毒或細菌突然間需要大量的 ......
(2024年12月2日)
【明報專訊】工人進入地下管道工作時,因為吸入有毒氣體而死亡的意外時有所聞。雖說政府和業界早 ......
(2024年11月25日)
【明報專訊】甲級能源首席執行官林偉全曾經和一名內地朋友在山東合作經營工廠超過20年,那時主 ......
(2024年11月25日)
【明報專訊】很多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每日都需要服食多種藥丸,但每日幾次、每次組合和分量都不盡相 ......
(202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得信醫療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子超表示,以他所知,日本醫院和安老院早在20多年前,已 ......
(202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科技園公司自2019年起推出「精英企業計劃」,透過向每間公司提供最多2150萬 ......
(2024年11月15日)
【明報專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2024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香港位列全球第七, ......
(2024年11月15日)
【明報專訊】近年,先後出現了多個演唱會以「元宇宙」概念為賣點。有本地科技公司認為,與其局限 ......
(2024年11月11日)
【明報專訊】鄒健宏年前籌備成立MUXIC時,剛巧長期研究人工智能技術的教授劉智滿已從大學退 ......
(2024年11月11日)
【明報專訊】由於起步太遲,香港在研發電動交通工具方面,早已被內地和歐美日韓等拋離。不過,有 ......
(2024年11月4日)
【明報專訊】One Energy(HK)Limited創辦人涂竣凱表示,曾經考慮在泰國由零 ......
(2024年11月4日)
【明報專訊】衣食住行乃人類基本需要,但紡織製衣業大量使用的化學染料及浸染過程,卻產生嚴重的 ......
(202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技術經理柯穎年透露,NAMI研究以細菌生產可持 ......
(202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一連9日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4」昨起於香港科學園開鑼,場內有逾75個活動伙 ......
(2024年10月27日)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數字辦會牽頭利用本地開發的人工智能(AI)文書輔助應用 ......
(2024年10月22日)
【明報專訊】港深創科園公司上周五(18日)與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 ......
(2024年10月22日)
【明報專訊】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經濟體都制定逐步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政策。但在轉型過 ......
(2024年10月21日)
【明報專訊】Refined Motor Company Limited創辦人羅名佑在201 ......
(2024年10月21日)
【明報專訊】中國新能源車電池巨擘「寧德時代」昨日正式落戶香港科技園,成立寧德時代香港研究院 ......
(2024年10月16日)
【明報專訊】近岸海水污染嚴重,兼且空間有限,水產養殖業的大趨勢是向深遠海發展,以擴大養殖空 ......
(2024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藍潔豐侖海洋科技(BWSea Technology)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吳潔純先 ......
(2024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對英語教師來說,除了批改作文之外,最耗時的工作相信就是蒐羅或製作各種教材和練習 ......
(2024年10月7日)
【明報專訊】Anonymous Dots的4個共同創辦人當中,首席執行官Erdi Tac是 ......
(2024年10月7日)
【明報專訊】「玻璃碳」是一種擁有極佳物理化學性質的人造材料,在高科技行業應用愈趨廣泛。可是 ......
(2024年9月30日)
【明報專訊】碳索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理工大學機械及工程學系博士生楊熠去年3月底在香港成立碳 ......
(2024年9月30日)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世界每年都有20多萬至30多萬人因遇溺而亡 ......
(2024年9月23日)
【明報專訊】陳柏泉畢業於中文大學,取得政治及行政學系學士學位,以及數據科學碩士學位。之後1 ......
(2024年9月23日)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技術逐漸成熟,有人利用它們做翻譯、撰寫新聞稿、 ......
(2024年9月16日)
【明報專訊】Travel AI行政總裁黃海現時24歲,在17歲時因家中出現事故,被迫輟學工 ......
(2024年9月16日)
【明報專訊】網上購買時裝已成為部分人的生活習慣,但因為不能試衫,以致退貨率偏高,浪費了物流 ......
(2024年9月9日)
【明報專訊】FACCi共同創辦人陳日朗及曾保然稱,該公司利用「擴散模型」技術來開發「虛擬試 ......
(2024年9月9日)
【明報專訊】近幾年,智能手機相機鏡頭質素愈來愈高。其中iPhone 12 Pro、iPho ......
(2024年9月2日)
【明報專訊】OAO Limited共同創辦人陳施諾和趙朗謙表示,除了2020年或以後版本的 ......
(2024年9月2日)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內容(AIGC)年多前變得炙手可熱,近期開始影響到各行各業。最 ......
(2024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Lovebird Diamond創辦人梁家浩表示,該公司一向都有為顧客提供客戶 ......
(2024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建造業工人高空工作發生意外,時有所聞,尤其涉及外牆或棚架作業者。有本地初創正研 ......
(2024年8月19日)
【明報專訊】凌濤機械人有限公司(Skybotics Technology Limited) ......
(2024年8月19日)
【明報專訊】近幾年,不少物流公司和連鎖店集團都在貨倉大量運用自動化技術提高效率。可是,最後 ......
(2024年8月12日)
【明報專訊】時宜機械人科技(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王世雄博士表示,該公司兩年前開始結合人 ......
(2024年8月12日)
【明報專訊】蚊子可以通過吸血,傳播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寨卡病毒、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多種嚴 ......
(2024年8月5日)
【明報專訊】香港霧業創辦人劉浩超指出,由於香港市場規模有限,初創研發硬件要比較小心計算。公 ......
(2024年8月5日)
【明報專訊】根據立法會的數據,估計香港約有6.7萬學童有特殊教育需要(SEN)。但由於資源 ......
(2024年7月29日)
【明報專訊】願途有限公司創辦人吳琬瑩以往是行為治療師,並擁有心理學學士、教育碩士和遊戲治療 ......
(2024年7月29日)
【明報專訊】由電機驅動的「外骨骼機械人」先進而又「高大上」,但亦因為成本一直無法大幅下降, ......
(2024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博士生雷霆乃中山市居民。他在天津取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後 ......
(2024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濕疹已躍升成為皮膚科的第一大病。有估計認為,在發達國家12歲以下兒童的發生率約 ......
(2024年7月15日)
【明報專訊】今年12歲的學生Pop透露,他早在出生一個多月已有濕疹問題,而且一年四季都有。 ......
(2024年7月15日)
【明報專訊】由4月22日起本地飲食業不能向顧客提供多種即棄膠餐具,然而,市場上外賣紙餐具質 ......
(2024年7月8日)
【明報專訊】明彩紙品有限公司董事董必成希望,加上PAPEL+塗層的紙餐具主要賣給香港的飲食 ......
(2024年7月8日)
【明報專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早前提到,今屆政府發展創科立志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市場資金 ......
(2024年7月7日)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醫療系統)副院長胡志遠提出,要為本港創科投資建立良好環境,須設立知 ......
(2024年7月7日)
【明報專訊】生命健康科技是本屆政府提出發展的策略產業之一,中大醫學院副院長(醫療系統)胡志 ......
(2024年7月7日)
【明報專訊】2016年成立的本港醫療科技初創倍靈科技(Belun Technology), ......
(2024年7月7日)
【明報專訊】本版兩年半前曾報道,一種不用電也可在日間令固體表面溫度低於周圍氣溫的被動式輻射 ......
(2024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根據物理學理論,任何溫度高於絕對零度(零下273.15度)的物體,都會以電磁波 ......
(2024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創新科技應用層面日益廣闊,政府提出設立5億元專項基金供社福機構培訓員工及升級系 ......
(2024年6月21日)
【明報專訊】衣食住行是人類必需,但紡織製衣業卻長期被詬病在染色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水,破壞環境 ......
(2024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DETERMINANT全球品牌、市場和合作伙伴關係總監陳凱怡表示,該公司成立時 ......
(2024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本港近年致力發展創科,人才屬不可或缺因素。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高級總監王秀 ......
(2024年6月10日)
【明報專訊】香港出名「樓價貴」,海外人才是否來港,住宿是一大關注。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 ......
(2024年6月10日)
【明報專訊】除了赴海外搶人才,內地人才亦是本港吸納對象。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去年9月啟用,上 ......
(2024年6月10日)
【明報專訊】近年,網上不時出現一些利用「深偽」(Deepfake)技術偽造的名人談話視頻, ......
(2024年6月3日)
【明報專訊】Zyetric Technologies Limited共同創辦人林柏傑表示, ......
(2024年6月3日)
【明報專訊】為大學科研團隊提供1000萬至1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昨公布首輪申請結果, ......
(2024年5月29日)
【明報專訊】資助本地大學研究團隊將科研成果轉化的「產學研1+計劃」,首批共有來自6間本地大 ......
(2024年5月29日)
【明報專訊】全球生物科技產業盛事「美國生物科技展覽會」(BIO 2024)下周在美國舉行, ......
(2024年5月27日)
【明報專訊】率團赴美國參展BIO 2024的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高級總監劉思雅稱,該活動是 ......
(2024年5月27日)
【明報專訊】一般相信由人工智能掀起的浪潮,會令翻譯、美術設計、攝影、廣告、編程等工作簡化, ......
(2024年5月27日)
【明報專訊】腦爸打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溫學文透露,該公司在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 ......
(2024年5月27日)
【明報專訊】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上月與59間企業及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包括 ......
(2024年5月24日)
【明報專訊】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公司上月和59間企業或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合作伙伴,包括大學 ......
(2024年5月24日)
【明報專訊】傳統測試新藥的流程是,先做動物測試,觀察有沒有療效和副作用;效果滿意的話,才做 ......
(2024年5月20日)
【明報專訊】腸律藥理智研(香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廖婉杏2013年畢業於科技大學,取得分子 ......
(2024年5月20日)
【明報專訊】本港目標發展成為醫療創新樞紐,包括於落馬洲河套區建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香港大學 ......
(2024年5月13日)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老化加劇公營醫療系統壓力,政府近年加強與大灣區醫療融合,例如擴大長者醫 ......
(2024年5月13日)
【明報專訊】由於勞工短缺及社會對職安健要求愈來愈高,建築機械人市場近年漸漸冒起,不同用途產 ......
(2024年5月13日)
【明報專訊】IG-Inno Limited共同創辦人蔡偉鋒曾在一間研製燒焊機械人的公司工作 ......
(2024年5月13日)
【明報專訊】不少學生會製作記憶卡片(Flash Card)幫助溫習,惟以人手逐張製作需時。 ......
(2024年5月8日)
【明報專訊】近幾屆奧運,主辦國都喜歡以「綠色奧運」作宣傳口號。但諷刺的是,奧運主辦國通常都 ......
(2024年5月6日)
【明報專訊】Ballecho成立於2022年5月,由鄧英杰和堂弟創辦。初衷是作為球類運動愛 ......
(2024年5月6日)
【明報專訊】醫院的配藥員,是腦力兼勞力密集,但又必須十分精準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很多人為 ......
(2024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騰熠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馮威棠乃機械學徒出身,多年來一面工作一面進修, ......
(2024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現時主流的機械義肢是由肌電波(EMG)驅動,能賦與截肢者一定活動能力。但若應用 ......
(2024年4月22日)
【明報專訊】不幸失去左手手掌的阿輝表示,他曾經使用過多種義肢。最便宜的,是純粹裝飾的義肢。 ......
(2024年4月22日)
【明報專訊】馬來西亞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盛產油棕櫚樹,油棕櫚樹果實可榨取棕櫚油,應用於食品和 ......
(2024年4月15日)
【明報專訊】棕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劉釗錦本業是建築師,曾於1970年代留學英國。 ......
(2024年4月15日)
【明報專訊】傳統上,銀行員工分析一間企業的信貸狀况時,需要先從後者的多份財務報表、銀行對帳 ......
(2024年4月8日)
【明報專訊】以2018年才正式成立來計算,Apoidea Group的發展速度算相當不錯。 ......
(2024年4月8日)
【明報專訊】古代有所謂「銀針試毒」之說,但其實那只能檢測出食物中是否含有硫或硫化物,並非一 ......
(2024年3月25日)
【明報專訊】路馬特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沈君達和呂堅認為,以該公司SERS檢測方案的性價比,料 ......
(2024年3月25日)
【明報專訊】貿發局下月舉行四大春季科技展,包括香港國際創科展(下稱創科展)、春季電子產品展 ......
(2024年3月23日)
【明報專訊】液態電解質鋰電池技術已發展到接近極限,下一代固態電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各 ......
(2024年3月18日)
【明報專訊】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高級技術經理路勝博透露,NAMI研究「準固態鋰 ......
(2024年3月18日)
【明報專訊】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愈來愈普及,中國科學院香港創 ......
(2024年3月12日)
【明報專訊】香港每日產生大約3300噸廚餘,堆填區承受壓力不小。但焚燒廚餘成本相當高,還會 ......
(2024年3月11日)
【明報專訊】BSF Innovation Limited共同創辦人倫國榮及黃穎茜透露,現時 ......
(2024年3月11日)
【明報專訊】當舖(押店)是歷史悠久的行業,近年逐漸式微,除了數目減少外,也很少年輕人光顧。 ......
(2024年3月4日)
【明報專訊】UNCLE2 Fintech Limited共同創辦人黃偉強認為,相對於香港, ......
(2024年3月4日)
【明報專訊】中醫藥是中國人的珍貴文化遺產,但中藥材檢測一直都主要倚靠化學方法。由於這方法成 ......
(2024年2月26日)
【明報專訊】香港的中藥和保健品業者為了爭取消費者的信心,很多時會靠明星效應,簽下當紅藝人作 ......
(2024年2月26日)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鼓勵大學團隊聯同業界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創 ......
(2024年2月19日)
【明報專訊】政府自2006年起成立5所研發中心,在納米科技及先進材料、紡織及成衣、汽車科技 ......
(2024年2月19日)
【明報專訊】分享美容護膚心得的網上平台有不少,但大部分都是由網紅或藝人主導,是否「有償推薦 ......
(2024年2月19日)
【明報專訊】Sorra創辦人陳懿喬讀大學時主修設計,畢業後曾在幾家初創科技公司任職產品經理 ......
(2024年2月19日)
【明報專訊】政府致力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由中大學者研發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ARIA)」 ......
(2024年2月16日)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大力鼓勵大學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包括去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 ......
(2024年2月16日)
【明報專訊】建造業勞動強度大,不易吸引年輕一代入行。其中燒焊工人需要面對高熱、強光和難聞的 ......
(2024年2月5日)
【明報專訊】和利集團行政總裁黎鍔威黎鍔威表示,和利集團屬下的和利鋼鐵成立逾60年。為了業務 ......
(2024年2月5日)
【明報專訊】微藻類植物生長速度快、經濟效益高、用途廣泛,加上培養所需空間很小,吸引不少企業 ......
(2024年1月29日)
【明報專訊】Hands Life Science Limited成立於2016年,由蘇樂文 ......
(2024年1月29日)
【明報專訊】商界常說本地勞工不足,必須輸入外勞,但本地數十萬殘疾人士就業率長期偏低。其中聽 ......
(2024年1月22日)
【明報專訊】活髮社創辦人鄭毅敏是弱聽人士,她表示,由讀書、工作到創業,都吃盡苦頭。讀小學時 ......
(2024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