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線

港聞

上一篇

傷亡索償看重案例 律師愁大海撈針 人手翻判案書費時 AI助尋案例

【明報專訊】香港實行普通法,法院參考案例裁決,其中在計算僱員補償及一般人身傷亡索償(俗稱「痛苦費」)方面,案例具重要參考價值。過去律師需翻閱判案書找出近似案例,近年司法機構推出法律參考資料網上系統,但搜尋結果非以相關度排列,律師仍要花時間尋找最相關案例。有科技公司聯同法律界及保險業界開發智能案例搜尋方案「JURU」,訓練AI「閱讀」並找出參考價值最高的案例,解決律師大海撈針的困擾。方案於7月試行,10間律師樓及保險公司獲邀試用,正加入更多功能,料一年內正式推出。

有超過20年處理僱員補償及計算「痛苦費」經驗的律師梁寶儀表示,處理賠償、僱員補償、疏忽索償等案件,對參考案例的要求高。在法律參考資料網輸入關鍵字後,搜尋結果數以百計,仍需人手翻閱多份判案書至找出近似案例,「平均需3至5小時,也不一定找到最相關的案例」。

兩年前,梁寶儀與法律界及保險業界合作成立L.I.M Technology,開發智能解決方案JURU。公司董事總經理吳平邦表示,他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中的自然語言處理,讓法律專家訓練系統「閱讀」及判別與個案相關的案例。

數分鐘完成篩選 自動計補償額

目前系統已測試逾萬次,輸入資料,如傷者年齡、受傷部位、入院日子、病假等,系統同一時間「閱讀」資料庫中所有案例。「『人肉』找到的,JURU一定找到;『人肉』搵找不到的,JURU都找到」,梁寶儀說,JURU可於數分鐘內完成篩選案例,並以相關度排列,節省時間。

除了搜尋案例,JURU另設「賠償計算機」功能,用家在輸入薪金、醫藥費、醫生評定失去的工作能力等資料後,系統會自動計算補償金額。吳平邦透露,團隊已投入近8位數字開發,相信業界對方案有需求,未來考慮將系統推往其他實行普通法的地區。

為鼓勵及支援法律業界加強利用法律科技的能力,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設「法律科技基金」,向中小型律師事務所及大律師辦事處提供最高5萬元資助,基金申請已於9月初截止,律政司發言人表示共接獲527份申請,正由香港律師會和香港大律師公會成立的聯合管理委員會審批,未有透露成功個案詳情。吳平邦認為,資助具鼓勵性質,可讓法律業界接觸更多資訊科技,但難言金額是否足夠令法律界數碼轉型。

明報記者 林穎茵

相關字詞﹕僱員補償條例 索償訴訟 賠償 人工智能 司法機構 法律科技 創科線 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