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線

港聞

上一篇

智慧燈柱倡撤鏡頭 改雷達、熱能計車流 免蒐個人資料 區議員稱收貨

【明報專訊】觀塘一帶的多功能智慧燈柱,去年8月被示威者以數據或被不當使用為由破壞。多功能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昨發表報告,建議移除攝影鏡頭,改以光學雷達(LiDAR)、熱能探測技術計算交通流量資料,取代原計劃的藍牙交通探測器、車牌辨識等,避免蒐集市民個人資料;據悉當局會再到相關區議會諮詢。有觀塘區議員認為,報告採納區議會意見,對建議方案「收貨」。

氣象感應器保留 棄置廢物監測暫取消

報告提到,委員會一致同意智慧燈柱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基建,認同要繼續推行,但為平衡公眾對私隱關注,建議只保留5類不涉及私隱問題的裝置,包括發光二極管(LED)燈、氣象感應器、空氣質素感應器、熱能探測器、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及地理位置二維碼和藍牙傳送器(只用作確認燈柱的地理位置)。

至於具爭議、涉及蒐集私隱的功能,報告建議以雷達或熱能探測等非視像技術,取代藍牙交通探測器及圖像識別車牌號碼;而用作監測非法棄置廢物、涉及影像蒐集的技術,委員會建議探討其他技術取代攝錄機,在有取代方案前,暫時取消監測非法棄置廢物。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稱,政府會按委員會建議修訂燈柱試驗計劃。

業界:雷達無法分辨車型 誤差高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行政總裁黃廣揚認為,以雷達難以完成取代攝錄機功能,「兩部車並排行駛,影像可輕易區分,但改以雷達偵側信號會重疊,無法分辨車型,誤差度會高」。他說熱能探測所需的紅外線鏡頭,成本亦較一般鏡頭高。

倡新增功能需先諮詢議會

報告建議,燈柱若新增功能,需先諮詢專家及區議會或立法會。觀塘區議會主席蔡澤鴻表示,今年1月政府曾派員到區議會解釋新方案,他說議員當時建議即使移除攝像鏡頭,亦要設立監察機制、定期交代所蒐集的資料,而以上建議均獲報告採納,認為政府「有誠意改善」,他個人初步對建議方案「收貨」。油尖旺區原定去年底前安裝11支燈柱,目前暫緩,該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稱,現階段難言是否支持方案,「要視乎居民反應」,他擔心政府承諾移除鏡頭後,日後會反口。

明報記者

相關字詞﹕創科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