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日期:2025年2月23日
日期:
小國的命運
在2月14日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教訓了歐洲一頓,聲稱歐洲「背離一些基本價值」、審查言論。(法新社)

編者話:小國與大企業家

【明報專訊】俄烏戰爭打了3年,隨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事情有了劇烈的突破性發展。不少人想起上世 ......

(2025年2月23日)

周日話題:馬雲回歸

【明報專訊】經濟下滑,就業困難,美國對華加徵關稅。路透社突然爆料,北京要召開私營企業家會議,馬 ......

(2025年2月23日)

誰人日記:哀悼

【明報專訊】早幾天出了一條新聞,說有一位醫生急病去世。這單新聞經過香港速度去報道、傳播、消化後 ......

(2025年2月23日)

(圖1)新界西北部魚塘區:天水圍(以前是魚塘)、豐樂圍、南生圍、米埔(大生圍、和生圍)、新田(仁壽圍)、蠔殼圍

周日話題:規劃失當的災難:從洛杉磯野火談到北部都會區水淹

【明報專訊】洛杉磯的災難級野火起於2025年1月7日,直到月底下了一場雨才告一段落,燒掉土地2 ......

(2025年2月23日)

由特朗普的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左起)、國務卿魯比奧、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組成的美國代表團,與俄羅斯官員上周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面。會上沒有烏克蘭代表。(路透社)

周日話題:21世紀的《慕尼黑協定》?──從歷史視角評析美俄會談

【明報專訊】2月18日,美俄兩國就烏克蘭問題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破天荒會談,引起全球嘩然。其震驚世 ......

(2025年2月23日)

德國歷史學家Michael Brenner著作In Hitler's Munich

開門讀書:德國的重要時刻

【明報專訊】特朗普說澤連斯基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指摘烏克蘭不應跟俄羅斯「開戰」(you s ......

(2025年2月23日)

(麥許多提供)

風山誌:隱於市

【明報專訊】久別重逢的朋友,知道我禪修、靜觀,一面狐疑:「乜你𠵱家變成咁!」以前關心社會文化變 ......

(2025年2月23日)

(童翊之、童翎式提供)

圖文城市:〈製作聆聽器——細路的川龍〉

【明報專訊】怎樣聽回消失的聲音,怎樣感受失去的童趣? ......

(2025年2月23日)

Say Nothing劇照

Short D:(三十八):再說Say Nothing

【明報專訊】兩周前提及以愛爾蘭共和軍(IRA)及「北愛問題」(The Troubles)為主題 ......

(2025年2月23日)

KiiiKiii五位女孩子的平均年齡才17歲。(作者提供)

五音筆傳:無意間見證 一支K-pop女團出道

【明報專訊】去年,坊間流傳着「聽團的終點是韓團」這個說法。那是出自台灣空氣腦唱片Airhead ......

(2025年2月23日)

#068 金魚囝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

(2025年2月23日)

讀書解愁:系列四.抑鬱症(下篇)

【明報專訊】《民困愁城》作者了解到憂鬱症裏面包含了不同類型(如精神分裂、鬱躁等心理疾病和偏差行 ......

(2025年2月23日)

老少女之麻糬周記!

【明報專訊】作者•Stella So ......

(2025年2月23日)

法蘭達杜利斯(Fernanda Torres)飾演的主角被帶往秘密警察總部。(作者提供)

對號入座:守着記憶,就是一種反抗

【明報專訊】早在奧斯卡公布提名名單前,巴西導演和路達沙利斯(Walter Salles)新作I ......

(2025年2月23日)

同場加映:《看我今天怎麼說》:默然哀悼,他們要為誰改造

【明報專訊】黃修平繼《狂舞派3》後再次執導新作《看我今天怎麼說》,電影於金馬、金像兩獎都備受好 ......

(2025年2月23日)

甜茶演卜戴倫,叛逆起來夠傳神。

家明雜感:《搖滾詩人:未知的傳奇》 眾星拱照卜戴倫

【明報專訊】十多年前,高安兄弟有齣《知音夢裡行》Inside Llewyn Davis,拍一個 ......

(2025年2月23日)

影片簡評

【明報專訊】《童話睇硬了》 III ......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文學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及創意藝術學系合辦「一部作品是由無數失敗煉成的」講座,作家黃碧雲受邀與師生分享過往創作的歷程。(香港都會大學創意藝術學系學生周梓鋒及謝明祖攝)

星期日文學‧黃碧雲談失敗——「一部作品是由無數失敗煉成的」講座側記

【明報專訊】(編按:2025年2月6日,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及創意藝術 ......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WorkShop
作家梁芳玲(Sonia)藉寫作回憶錄療癒原生家庭和性侵經歷帶給她的創傷。她說回憶錄的封面是爸爸鏡頭下13歲的她,爸爸去世後她才知道這張相片的存在。(李紹昌攝)

{自愛達人}梁芳玲 藉寫作覓歸處自癒 回憶錄直面原生家庭創傷

【明報專訊】「我覺得我永遠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所以你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那個故鄉 ......

(2025年2月23日)

(陳閒提供)

家常便飯:AI牛肉卷 今晚食乜餸?AI有計!

【明報專訊】工作上深深感受到人工智能(AI)的助力,人人都不想幹的繁瑣差事,終於有一個任勞任怨 ......

(2025年2月23日)

一對新人於1970年代在婚姻登記處進行證婚儀式。(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提供)

通識導賞:「一夫一妻、一男一女」自古如此? 從「囍存檔案」看傳統婚姻演變

【明報專訊】立法會近日通過由議員何君堯提出的守護「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婚姻制度的無約束力議案, ......

(2025年2月23日)

「青少年影像共學計劃2024」學員早前籌辦「在路上」短片放映會,由學員負責選片、設計宣傳物,並邀請導演嘉賓。(受訪者提供)

ways of seeing:Gen Z世代影像共學 後生話事!包辦選片統籌放映

【明報專訊】廿一世紀過了四分之一,生於1990年代末的「Gen Z」小朋友,逐個變成青年人。自 ......

(2025年2月23日)

Billy最近於山道寫生,平日要趕及接女兒放學,故創作一般需要分兩至三天完成。(盧曼盈攝)

街知巷聞:「爸不得畫西營盤」全職爸爸的畫筆時光 游走西營盤 用愛記錄社區點滴

【明報專訊】畫展「爸不得畫西營盤」展出多幅以西營盤大街小巷為題材的作品,創作者是全職爸爸黃彥雋 ......

(2025年2月23日)

未來城市:「瘦身」政府應對財赤 設港版DOGE可行嗎?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將於周三公布,重中之重還看財爺如何拆解財赤困局。部分議員、學會建議港府設 ......

(202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