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日期:2024年7月1日
日期:
15至39歲新症 40年增30% 年輕患癌 重陷癌症風險增
連結同路人--陳芷晴(圖中央黑色運動服女士)加入「青春頌」, 為年輕癌症患者籌辦運動班、 興趣小組、健康講座。(受訪者提供)

個案:臨畢業確診牙骨癌 教師夢難圓

【明報專訊】27歲的陳芷晴,自2019年起受牙痛困擾,一直找不到原因。止痛藥只能短暫紓緩,停藥 ......

(2024年7月1日)

疲累、減重、有腫塊 盡快求醫

【明報專訊】年輕人身體不適時,較少聯想到癌症,或因而延誤求醫。港大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陳穎 ......

(2024年7月1日)

趙偉仁認為,未來10年科技發展未必能製造出全自動化人工智能醫生,但卻不能否定50年後有這個可能。(PhonlamaiPhoto@stockphoto)

俠醫仁心:人工智能

【明報專訊】我是一個忠實的科幻電影迷,差不多每部以科幻為題的電影我都會第一時間觀賞。從小時候開 ......

(2024年7月1日)

(ljubaphoto、Chai_pagchong@iStockphoto/設計圖片)

電子煙「有型」?殺人「無形」! 無助戒煙 危害如傳統煙草

【明報專訊】吸食傳統煙比率下降,但吸食電子煙比率卻有上升趨勢。令人擔心的是,電子煙民中不乏未成 ......

(2024年7月1日)

霍泰輝認為,公開醫療事故,有助改善醫院運作。(wutwhanfoto@iStockphoto)

兒言自得:醫療事故

【明報專訊】近來香港出奇的平靜。儘管世界許多地方都動盪不安,有些國家戰火連綿,殺戮不斷;有些政 ......

(2024年7月1日)

人生下半場
飲食之道--飲食之道,有沒有長壽秘方?中醫何樹勛指出,飲食養生要旨,是要少食多餐,不食過量;他習慣在家或診所開餐,以白飯為主,多菜少肉,不偏食。(作者提供、明報製圖)

識飲識食 樂活80歲 細嚼緩衰老 三餐飯七分飽

【明報專訊】通常說「識飲識食」,意思就是愛吃貪吃,追求優質美食;但從中醫角度,識飲識食應是懂得 ......

(2024年7月1日)

多姿多采--耀剛年屆89,生活依然多姿多采,積極參加不同活動。(作者提供)

仁濟健康快訊:中風長者突破自我 89歲活得精彩

【明報專訊】2024年是香港走出疫情,再次重新出發的一年;對已89歲的林耀剛來說,也是突破自己 ......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