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日期:2020年9月14日
日期:
中西醫學合璧 「針」對激痛點 通筋活絡減痛
產前接種——懷孕26至34周的孕婦在母嬰健康院接受產前檢查時,會獲安排預約接種百日咳疫苗。(kokoroyuki@iStockphoto)

衛生處方:孕媽媽打疫苗 免寶寶染百日咳

【明報專訊】不少準父母為迎接小生命來臨,都會忙於預備各種各樣的物品,例如嬰兒衣物、嬰兒牀。原來 ......

(2020年9月14日)

醫路同行:抑鬱、行為異常 或早發認知障礙

【明報專訊】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5000萬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年新增1000萬宗病例 ......

(2020年9月14日)

立體口罩——若運動時佩戴外科口罩感呼吸困難,專家建議可考慮選用立體口罩,口罩內有更多空間。(recep-bg@iStockphoto)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明報專訊】防疫限制進一步放寬,部分運動場所、健身室重開。戶外運動可豁免戴口罩,但室內運動必須 ......

(2020年9月14日)

低強度運動——醫生建議將運動融入生活,而做家務也是低強度運動的一種。(kazoka30@iStockphoto)

運動保持社交距離

【明報專訊】政府放寬防疫限制,戶外運動時不用強制戴口罩,惟公園跑道上人來人往,運動時又會呼出水 ......

(2020年9月14日)

調節透氣度——部分運動口罩設有氣閥,可轉換不同膠塞,調節呼氣及吸氣量。(資料圖片)

運動口罩:內置口罩架、氣閥設計 減呼吸不適

【明報專訊】為運動訓練而設的口罩,與外科口罩有何不同?戴外科口罩又可否提升訓練效果?中大矯形外 ......

(2020年9月14日)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15):難為了長者

【明報專訊】上星期在醫院的管理層會議中,得悉威院一些同事自願到某老人中心為一群高危長者檢測新冠 ......

(2020年9月14日)

人生下半場
中風加抑鬱——研究發現,約31%中風生還者患有抑鬱症,影響自理能力和社交生活。(明報製圖)

絕望纏身 失動力練習 逃出中風抑鬱惡性循環

【明報專訊】或許有人認為,長者人生閱歷比年輕人多,應懂得處理壓力及面對不快樂,但事實是不是如此 ......

(2020年9月14日)

合適方案——長者照顧和護理,要因應個人需要制訂合適方案,幫助他們改善問題的同時,亦要重視其尊嚴。(Tomwang112@iStockphoto)

實心實意:復康院舍 人性+彈性實現居家安老

【明報專訊】以前每當談到養老,許多人會認為人老了就要入老人院。但今天相關的觀念已改變,一些安老 ......

(2020年9月14日)

養生帖:病毒未到心先失守 冷靜對抗疫情焦慮

【明報專訊】每天留意新冠病毒的最新狀况,成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之一。然而看着每天飄忽不定的感染 ......

(2020年9月14日)

健康
雞肉蔬菜凍——自家製雞肉蔬菜凍賣相吸引又健康,較傳統肉凍低膽固醇、低脂肪。(林靄怡攝)

低卡低脂低鈉 DIY「三低」肉凍 開胃好纖

【明報專訊】夏天已到尾聲,暑氣仍然逼人,食慾不振,冷盤是個不錯的選擇。肉凍(terrine)是 ......

(2020年9月14日)

炮製醬汁——利用雞肉蔬菜凍用剩的材料,煠熟或輕煎後,淋上自家製醬汁,酸辣惹味!(林靄怡攝)

涼菜調味:天然香料醃過夜 切細入味減陷阱

【明報專訊】涼菜是無胃口時的救星,不過,涼拌木耳油分多,泡菜又被指鈉含量高,到底涼菜有何陷阱? ......

(2020年9月14日)

醫徹中西:腸癌治療後遺 中藥古方解救肚瀉苦

【明報專訊】年輕的美國荷李活演員卓威博士文(Chadwick Boseman)因大腸癌逝世,令 ......

(202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