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日期:2020年8月3日
日期:
輕視鼻鼾 引發高血壓兼不舉 睡眠窒息 點止「轟炸」枕邊人

知多啲:睡眠窒息 增心臟負荷易中風

【明報專訊】「睡眠窒息症是常見導致血壓高的原因,假如沒有好好處理睡眠窒息症,病人遲早會有高血壓 ......

(2020年8月3日)

兒言自得:口罩心理學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急轉直下,政府加強了防疫措施,包括禁止了餐飲業晚上堂食、收緊了限聚令、強化 ......

(2020年8月3日)

人生下半場
獨力照顧——人口結構轉變,「雙老家庭」數目不斷上升;照顧認知障礙長者的責任多由家人承擔,超過一半的照顧者為配偶。(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mkitina4@iStockphoto)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明報專訊】「她已走了,她不再是原來的她了。」七旬長者張先生(化名)眼泛淚光,在一次輔導過程中 ......

(2020年8月3日)

應對挑戰:及早定照顧計劃 忌孤軍作戰

【明報專訊】作為家庭照顧者,面對很多挑戰及心理掙扎。 ......

(2020年8月3日)

伸展手腳——即使天氣酷熱,切忌長時間逗留冷氣間,要抽空到戶外伸展手腳、鍛煉身體,暢行氣血。(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zhudifeng@iStockphoto)

醫食因緣:注意衣食住行 補氣生津抗酷暑

【明報專訊】酷熱天氣會消耗體力和津液,令本來身體機能已經脆弱的長者容易出現乏力、氣喘、頭暈、口 ......

(2020年8月3日)

食療貼士:冬瓜湯消暑祛濕

【明報專訊】盛夏湯水食療通常注重清涼消暑、生津、開胃、幫助消化,選用清涼、易消化食材,較少用溫 ......

(2020年8月3日)

健康
慢性痛症——都市人埋首工作、生活節奏緊張,各種慢性痛症愈趨普遍,痛楚會影響情緒及心態,造成惡性循環。(kokouu@iStockphoto,設計圖片)

埋首工作長用手機 致組織受傷 物理「電」療 踢走一身痛症

【明報專訊】香港人生活緊張,經常維持同一姿勢埋首案頭工作,或長時間使用手機及電玩;加上缺乏運動 ......

(2020年8月3日)

預防痛症——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可預防痛症,例如多運動,保持骨骼和肌肉強健。(ariwasabi@iStockphoto)

建立良好作息 運動預防勝治療

【明報專訊】各電療儀器有不同療效,但也需配合適當運動、飲食、休息以鞏固成效。各類電療儀器都有不 ......

(2020年8月3日)

(作者提供)

姿治通鑑:跑步一定傷膝?

【明報專訊】作為一個跑手,少不免經歷膝關節疼痛,亦會擔心膝關節退化。但事實上,跑步是否一定會「 ......

(2020年8月3日)

醫學滿東華:乳癌驚魂

【明報專訊】李小姐哭着走進診症室,一坐下就說:「醫生,我右乳房摸到一粒硬塊,是否患上乳癌?」還 ......

(2020年8月3日)

慎選食材——在家煮食真材實料,理應比外食健康,但若在食材選擇及食量上沒多加注意,加上疫情期間缺少運動,容易增磅。(Shutter2U@iStockphoto)

自煮落足料 變致肥陷阱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新增確診數字多日破百,食肆晚上禁堂食,我們又回到留家避疫的日子。經過上一波 ......

(2020年8月3日)

宜選沙律——靠外賣「醫肚」,記緊必食蔬菜,可選沙律、焯菜或瓜類雜菜湯等。(MarianVejcik@iStockphoto)

知多啲:外賣粉麵 湯好過炒

【明報專訊】全城晚上禁堂食,不少人要靠外賣「醫肚」。余思行說,若無法每餐自煮,較理想是七成自煮 ......

(2020年8月3日)

運動減肥——要達到減肥效果, 一星期最少3次、 每次30分鐘以上帶氧運動。(Nattakorn Maneerat@iStockphoto)

知多啲:睇片打機「動」起來

【明報專訊】避疫時致肥的原因,除了飲食不節制,亦跟缺乏運動有關。每日困在家中,活動量比平日少。 ......

(2020年8月3日)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09)我適合開刀嗎?

【明報專訊】「我虛齡90歲了,還應該開刀嗎?」 ......

(2020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