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健康

孩子減壓良伴 撫摸狗狗激活快樂

【明報專訊】現今學生面對的壓力絕對不遜於成年人,精神健康問題已威脅到年輕人的福祉。如何促進學生精神健康?

動物或許可成為好幫手!撫摸毛茸茸的動物能促使大腦釋放快樂荷爾蒙。研究亦證實,與動物互動可以帶來多種正面的心理效益,有助紓緩壓力及提升精神健康。

據估計,全球10至19歲兒童和青少年中,約每7人就有1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最常見是焦慮症、抑鬱症和行為障礙。又有統計指,有三分之一心理健康問題出現在14歲之前,一半出現在18歲之前。早期介入對促進他們的精神健康,幫助茁壯成長至關重要。

近年本港不少學校開始在校園飼養動物,透過接觸動物及照顧其起居飲食,讓學生紓緩壓力與焦慮,從中亦學習到尊重生命、建立同理心。有教師透露,有些學生因擔心動物在長假期間無人照顧,決定在假期回校。學生視動物為學校一分子,在照顧過程中變得更有責任感,這可說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跟動物互動 建情感連結減焦慮

從心理學角度,當我們撫摸動物這類毛茸茸、柔軟的「東西」時,會激活神經系統,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dopamine)和安多酚(endorphin),從而產生愉悅感。同時透過跟動物互動建立情感連結,有助大腦釋放催產素(oxytocin),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從而減少壓力和焦慮,讓人感到愉悅和放鬆。多巴胺、安多酚、催產素和血清素,又稱為4大快樂荷爾蒙。

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herapy,簡稱AAT)是其中一種心理學治療方法,將動物納入治療過程中。不少研究指出,AAT確實有助減少不同年齡族群的焦慮。來自葡萄牙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00多篇研究文章,從中探討利用狗狗來紓緩兒童和青少年在不同情况下的焦慮差異,包括住院、遭受虐待、需要MRI檢查及患有社交焦慮症。結果發現,狗狗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一種情感上的安全感,減低焦慮。這項研究結果於2024年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友伴犬融入校園 打開SEN童心窗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早前邀請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分享友伴犬融入校園的一些實踐經驗,讓修讀支援SEN(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專題課程的在職教師,深入了解狗狗與支援學生精神的關係。友伴犬訓練員Eric當日帶着友伴犬Fruity進入課室,活躍又貪吃的Fruity,一點也不怕陌生人,牠沿途走到每張書桌旁,在場的人都十分興奮,有的伸手輕撫Fruity,有的高舉手機拍照。

Eric提到,友伴犬經過專業訓練,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並與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建立社交關係。有別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狗狗相處時,牠們不會對你做出任何批判。在狗狗面前,誰都不用說謊,亦不必修飾情緒,自然就能展現最真實的自己,這使我們更容易認清自己的情緒。在個人層面,有助學生有效調節情緒,避免情緒失控或過度反應,從而減少焦慮和壓力。在人際層面,有助於啟發學生建立同理心,學習關顧他人,紓緩人際交流的壓力。把狗狗帶進校園,可謂一舉多得。

Eric帶着友伴犬為不少人送上情感支援。他分享了一名就讀主流中學的SEN學生個案,該學生有一些情緒壓力,平時不願意說話,無論教師、社工或其他人士提問,他都拒絕回答。Eric因應校方需要,安排友伴犬活動,讓學生跟友伴犬互動,隨後還請學生們以狗狗為主題分享,例如請他們想像「如果養了狗,我會怎樣照顧牠」。在社工、Eric等都不作什麼建議的情况下,該名SEN學生竟說了半小時之久。學生樂於踏出一小步,對大家來說,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效果。

服務計劃

友伴犬情感支援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提供友伴犬服務,以受過專業訓練和健康的友伴犬,安慰和支持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的人。如欲了解詳情,可瀏覽網址:

seeingeyedog.org.hk/companion-dog

文:許明得(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副系主任(本科課程))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