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勞動節生日的程展緯,先以關注勞工權益親身走入勞動群眾中察看勞資關係與角力日常,漸漸又由日常勞動廣及地球存亡的思考,譬如做清潔又會多諗點樣走多步做好回收減廢。最近他常自稱快餐店「未來CEO」,雖然已被解除職務,但他還是不時巡視業務,新近發現店內三色回收桶被換回一個普通垃圾桶,於是,他寫了一封信,收信人是城中享譽專門處理投訴的電視節目。
程的上一封信(4月見報)是寫給時任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揚該會關注快餐店使用即棄紙杯。不旋踵,卻傳出這位上任十二載的總幹事將約滿離任(現已離任)。日前她接受訪問,不嫌濕滑的帶記者街市買餸。現在市民大眾購買大小電器,又或各式新奇家品,都習慣先上網搜尋《選擇》月刊看有否相關報道(幸而舊雜誌沒有下架)作參考,又或當遇到不公平買賣,也會有如條件反射般自然地向消委會投訴。原來《選擇》月刊亦跟報紙有一樣期許,遇上疫情,仍要風雨不改。
今天是國際兒童節,於網上填詞惡搞新聞人物成名再闖入劇場界攞埋獎的晴天林,則是今日生日,他原定今日在西九livehouse舉辦的慶生音樂會,卻告臨時取消。聽說他身上的T恤常在受訪時穿著,我翻看了其他圖片想要看清楚正面,一讀之下(見題)音樂便自自然就浮現,笑意也立即出來了——這算不算是出賣年齡之作?記者整理了他近年的一些新作,除了好笑,還有什麼?
說到風浪,預備到美國升學又或正在留學美國的學生,此刻應該感到暈頭轉向,無所適從。Lisa有感自己成了政治籌碼;多時乘留美之便訪問知名美國學者的李宇森,畢業在即卻因拒絕交出社媒戶口作審查,簽證不獲續期。他相信這一波窒礙教研人員交流互動的影響,無遠弗屆。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