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走在街頭,不難發現許多人的包包上都掛有Labubu、Chiikawa等潮流公仔,甚至有人帶着它們走遍世界,用鏡頭記錄它們在不同地方的故事。這股玩具打卡潮不僅是個人風格的展現,更讓玩具從擺件昇華為說故事、傳遞情感的媒介。如果你想加入這股潮流,卻又不知從何下手?別擔心!今期「打卡遊」為大家整理出實用拍攝心得,讓你也能輕鬆成為公仔攝影高手!
相信不少人心底總藏有一個喜愛的卡通公仔。這些小伙伴可化身為背包上的掛飾,辦公桌上的療癒擺件,甚至跟着主人踏上旅程,成為主人鏡頭裏的主角。現時流行的Labubu、Chiikawa,又或是各種動畫角色的玩具人偶,似乎早已超越「兒童玩物」的定義,成為成年人重溫童心的媒介。然而,要讓巴掌大的公仔在照片中「活過來」,絕非隨手一拍就能成功。
配合場景道具營造故事感
熱愛玩具攝影的業餘攝影師Ho Kei經常以鏡頭記錄三眼仔的日常,在他的IG帳號(@3eyejaijai)上,三眼仔會攀爬沙丘、在草叢嬉戲、坐上熱氣球一飛冲天……每張照片都展現出他每一場的微型冒險。Ho Kei表示,相對拍攝人需溝通與引導,玩具就像是百分百服從的演員,「我想要什麼,它就給到什麼」。公仔是完全受控的主體,可以隨心所欲擺弄,呈現任何姿態和情緒。這份「完全掌控」的自由,讓人更專注於場景的營造和故事的敘述。在拍攝前,他建議大家留意公仔的特性、思考拍攝目的及主題。一般公仔的表情是固定,但可以透過姿勢或小道具營造出理想中的效果。搪膠或是關節可活動的玩具通常能輕易站立,或擺出簡單姿勢,如果是柔軟的毛公仔,則可能要加入額外的支撐,如倚靠其他物件或用手拿着保持姿勢。
至於拍攝目的不外乎是「日常打卡」和「講故事」。前者比較隨意,側重在記錄感受,包含日常生活的點滴,或把公仔當成跟自己旅遊的伙伴,「假設去到某個地方旅行,有時我不想出鏡,擺出一隻公仔,它就代表了我,挺有趣」;後者則需要一些鋪排,可以為玩偶構思和預備不同的場景和道具來營造故事感。
避正午陽光下拍攝 光線不足推高EV值
本身從事廣告攝影師的Don Law,擁有豐富人像攝影經驗,最近他也開始嘗試拍攝公仔。他認為,儘管拍攝對象不同,但攝影原理都是相通。首先,他認為光線是攝影的靈魂。在戶外拍攝時,盡量選擇光線柔和的時段,例如日落時分,可營造溫暖、夢幻的氛圍;避免在正午陽光下拍攝,原因是光線太強容易導致過度曝光,又或在公仔上形成強烈的光暗對比,效果不理想。若遇上光線不足,或想把公仔的臉部拍得更清晰,他建議調整手機的曝光補償(EV)值,將EV值推高一點,讓畫面變得更明亮;又或利用身邊物品來補光,例如白色紙張、淺色衣服,將這些物品面向光源,並小心將反射的光移至需要補光的位置。此外,色彩運用尤其關鍵,有時為了突顯主體,拍攝時會使用大光圈來營造淺景深,背景雖變得模糊,但色塊仍會影響觀感。他提醒,除非刻意營造氣氛,否則應避免使用同色系燈光或物件作為構圖的背景。
鏡頭與公仔視線平行 塑造「微型世界」
另一方面,由於公仔體積細小,有時為了拍攝更多細節,攝影師可能會把手機或相機貼近公仔,卻因而擋住光源令照片出現陰影。Ho Kei教路,可先把鏡頭與公仔距離拉遠,再用2、3倍變焦拍攝,既能捕捉細節又可避免遮光問題。另一個拍攝貼士是,把鏡頭降低至與公仔視線平行的高度,能營造「進入微型世界」的沉浸感,讓玩具顯得更生動。Don亦補充,拍攝手法無固定框架,若想突顯公仔的氣勢,也可嘗試低角度仰拍,把鏡頭貼近地面並移向上取景,公仔瞬間化身「迷你巨人」;反之,高角度俯拍能呈現場景的開闊感。
講到玩具攝影最迷人之處,在於利用不會動的公仔,透過鏡頭調度化身成有血有肉的角色來「講」故事。那麼,如何讓靜態的公仔照片充滿故事感呢?Ho Kei分享,關鍵在於場景與道具的巧妙運用。公仔本身容易引發故事聯想,可根據公仔的個性和背景設定,選擇相應的場景來強化故事氛圍,尤其戶外環境能為畫面增添真實感,例如在草地上拍攝正在野餐的公仔。此外,利用帽子、圍巾、墨鏡等小道具來豐富公仔造型,也是常見又有效的手法。Ho Kei指出,有些玩具攝影愛好者甚至自己動手製作場景,以展現更多創意和故事內涵。
他也強調,對玩具的熱愛是拍出好照片的關鍵。「你喜歡這個公仔,不要當它是死物,要當它有靈魂。」所以拍攝前,先要了解公仔的個性和特點,然後想像它在不同場景下的反應和動作,這樣才能拍出有靈魂的照片。事實上,帶公仔打卡毋須昂貴攝影器材或高深攝影技術,只要帶着一顆充滿愛的心,將公仔視為你的靈魂伙伴,就能拍出獨一無二的照片。
文:陳真紀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打卡遊]
相關字詞﹕打卡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