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5期

Happy Pa Ma

故事拼盤:教室裏的「二戰勝利日」

【明報專訊】英國每年5月首個星期一是銀行假期(Early May Bank Holiday),但今年銀行假期,在白金漢宮外卻人頭湧湧。中午12時,隨着倫敦大笨鐘鳴響,一連4日紀念二戰勝利80周年的慶典正式拉開序幕。白金漢宮外有大型軍事閱兵儀式和飛行表演,場面盛大、莊嚴且熱鬧;有民眾為這段崢嶸歲月感懷,亦有人為勝利而歡欣。這場爆發於80多年前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戰爭,對我這移英港人而言,感覺似遠還近……

教職員休息室開P

我住的城鎮跟倫敦相距不算遠,開車不用1小時已直達中心地段。本想過到慶典現場,親身跟英國人「同感」這段歷史。可惜當天安排了活動,最後只得在家,隔着電視屏幕感受現場的氛圍。傳媒多角度「包抄」慶典的精華片段,樣樣都好看,但隔空始終是隔空,感受不深。

翌日早晨,如常上班。甫進教職員休息室一刻,我驚喜得差點兒以為入錯房間!原來學校也有二戰勝利慶祝活動,書記小姐特地為教職員休息室擺設慶祝專桌,以多支英國國旗為裝飾,又陳設英國傳統茶點——鬆餅、煎餅和班戟——供教職員享用。儘管是平凡不過的英國日常小吃,但在特別日子集體共享,這種儀式感頓將平凡變得不平凡。

同事們在小息和午息時圍坐桌邊開小派對,一邊給手中的茶點塗上忌廉、牛油或果醬,一邊呷呷奶茶談天說地。他們沒把「二戰」這嚴肅話題掛在嘴邊,掛的是歡欣的笑容。派對中,我想到同事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哪管昔日在戰爭中或友或敵,今天我們能和平地共事共處,足有好好慶祝的理由了!

學生玩住學歷史

那麼英國學生們又如何認識這近代歷史大事呢?以我校小六級為例,自5月6日開始,學校便透過一連3周主題式學習,帶領學生回到二戰時期。

我記得其中一課,教師由德國納粹領袖希特勒的野心說起,然後教學生們學畫坦克車,認識現代軍事武器;又有一堂放映由BBC攝製、以小孫女問二戰過來人爺爺的紀錄片,當中走訪曾遭德國空襲的倫敦、曼徹斯特等地。學生們對這些地方都不陌生,反應自然大,議論紛紛:「我表哥一家都係住曼徹斯特!」、「我爺爺今年77歲,細過嗰個爺爺!」他們似乎東拉西扯,但同時把歷史點滴拉到自己相關層面去;也有一課,教師展示一系列二戰時期盛行的宣傳海報(propaganda),再請學生仿繪,從中了解二戰時的掌權者和民生思想。

小六各班房的歷史科壁報板亦換上二戰主題設計,譬如舊報章、宣傳海報、戰爭圖片、英國政府發給民眾的ration book(物資配給本)等,雖是仿製品,但像真度極高,課室瞬間變作歷史博物館。80年前的仿真歷史文物開放地讓學生們隨時閱讀及觸摸,這部分我最欣賞!

經歷這些課,我的腦細胞記下了:1945年5月8日,英國及盟國正式接受納粹德國投降,歐洲多國將這日定為歐洲勝利日,紀念二戰在歐洲終結。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5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