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今世界荒謬處處,早已差不多叫人麻木。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向到訪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展示所謂「白人遭種族滅絕」的證據,要為「被逼害的白人」伸張正義,指控「腐敗的傳媒」隱瞞真相;至於世界另一角落正發生的血腥殺戮,雖然廣為傳媒報道,也愈來愈多人發聲,卻被視為麻煩的公關問題,將兩者對比,無法不叫人瞠目結舌。
特朗普政權近日聲稱南非白人遭迫害、謀殺,1月向南非實施制裁,還接收了59名南非白人「難民」。這次在白宮以謊言來羞辱外國領袖,大概看得侵粉很開心。特朗普當日向拉馬福薩展示「證據」,不少已被證實為假或誤導。如特朗普展示一個馬路兩旁插了十字架的示威場面,聲稱每個十字架是被害白人的墳墓;但實情是示威者所立的紀念碑。至於那張聲稱顯示白人被殺的照片,其實是攝於剛果民主共和國。
不由得佩服拉馬福薩跟隨行的跨種族團隊的冷靜,拉馬福薩一直保持微笑,心平氣和解釋,承認南非罪案率高,無論白人和黑人都受害。
關心南非白人是為了MAGA
為什麼特朗普那麼關心南非白人?他目標觀眾當然不是你和我,而是侵粉。特朗普當日說:「真正公平的傳媒會揭露這些情况,但我們擁有極為腐敗的傳媒。他們不會報道這些事。如果情况相反,將會是頭條大新聞。我會說,種族隔離是可怕的,傳媒總是不斷報道。但現在發生的事情是種族隔離的相反,卻從未被報道,也沒有人知道。」
沒發生的事當然沒有人報道。但有心要找真相,要看南非罪案率如何高、1994年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後如何艱難致力轉型正義及族裔和解,還是可以找到多篇報道。人口6000萬的南非具全球最高謀殺率,平均每日有72人被殺,受害者大部分是黑人。南非白人農民組織TLU的數據則顯示自1990年起有1363名白人農民被殺,每年有40人,佔全國謀殺案死者不到1%。土地改革法有沒有爭議?有沒有白人農民被針對?有,南非政府也承認,但這些都跟種族滅絕是兩回事。
不過,事實向來不是MAGA世界的關注點,他們只關心可以印證自己世界觀的「事實」:「南非白人種族滅絕」之所以在MAGA世界受歡迎,因為這很符合MAGA的敘事:自由派只顧維護少數族群利益,無視白人困境,而特朗普撥亂反正,廢除DEI政策,如今更將大愛伸延至南非的白人,簡直有如救世主降臨。
加沙殺戮輕輕帶過
不存在的種族滅絕受特朗普關注,世界另一角落發生的可能的種族滅絕卻被輕輕帶過。當天特朗普跟拉馬福薩會面時,有記者問了關於加沙的問題。一個是關於美國會否要求南非撤回在國際法院(ICJ)對以色列的指控,另一個是特朗普會否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施壓,要求暫緩攻勢,讓更多援助進入。
面對第一個問題,特朗普似乎一無所知,只含糊其辭地敷衍:「老實說,我不期待什麼。我不知道。他們提出了案件,有很多憤怒……我們會得到一個裁決,而誰知道那個裁決會意味什麼呢?」至於第二個問題,他懶得回答,而是轉向點名一名大概是事先安排的記者提問,把話題拉到南非「白人種族滅絕」。
「種族滅絕」是極其嚴厲的指控,法律上有嚴格定義,並非單憑死亡人數多寡決定,還須證明加害方有消滅特定族群的意圖,門檻甚高。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無疑是種族滅絕,而近年經過國際法庭確立為種族滅絕的,包括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及1995年波斯尼亞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南非2024年控告以色列對加沙巴人犯下種族滅絕罪,引起以色列強烈反應,亦屬意料之中。
當殺戮正在進行之際,討論以軍行動是否構成種族滅絕,難免有如在生死邊緣討論哲學。我也無意探討加沙發生的是否種族滅絕,但無論你怎樣稱呼那兒發生的事,都無損一個事實:自從哈馬斯2023年10月7日恐襲以色列後,以軍的行動已導致超過53,000巴人死去,加沙教育及醫療等基本設施被破壞,就算沒有死,生存也是極為困難的事。
公平點說,特朗普對加沙並非完全無作為——畢竟,饑荒畫面不好看,有損形象嘛。隨着加沙苦難的影像充斥西方傳媒,連以色列的盟友也開始發聲,一向親以色列的《華爾街日報》在5月20日頭版刊出加沙兒童的特寫照片。這對以色列及美國而言,絕非理想的公關場面。在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施壓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終於轉軚,結束長達兩個月的封鎖,允許聯合國車隊運送基本糧食物資進入加沙。聯合國車隊5月22日開始進入加沙。
允物資入加沙是為了公關
以色列容許人道物資進入加沙,雖然杯水車薪,但總算是好事吧?且不要忘記以軍目前正展開大規模地面行動,行動並未有停止。內塔尼亞胡之所以容許人道物資進入,不是出於人道關懷,而是公關需要。他批評法國、英國及加拿大等國聽信哈馬斯宣傳,誤信以色列正餓死加沙兒童。他說:「基於實際及外交理由,我們不能讓人口陷於饑荒。」允許輸入有限數量的糧食,才可塞住批評者之口,讓以軍方繼續地面攻勢,最終完全控制巴勒斯坦領土。
以色列目前正準備全面控制加沙的物資分派,繞過現存的人道機制,其理由是現存機制供哈馬斯可乘之機。以色列及美國新成立的「加沙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 GHF)將執行分派糧食任務,並由兩家名不經傳的物流公司SRS和私人保安公司UG Solutions協助。以色列《國土報》曾就兩家公司背景及資金來源向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提問。赫卡比反問:「當你肚餓時,是否還會在意麵包哪兒來?」
麵包「武器化」推動人口南移
但聯合國及人道組織的擔心並非無因,認為以色列將人道救援「武器化」,借麵包來達到以軍在加沙的更大戰略目標,利用這些承包商推動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將巴人趕到加沙南部更小的地區。為了得到受助者信任,人道組織一直致力維持中立,但以美主導的救援計劃一開始已引起巴人猜疑。因為擔心以色列通過這計劃迫使巴人遷移,巴人自治政府在加沙南部成立的團體,以及當地主要企業都拒絕參與以美主導的計劃。這些公司不熟悉加沙,又不得巴人信任,私人保安公司跟當地人會否起衝突導致慘劇亦引起憂慮。
據《國土報》報道,GHF計劃建立4個配送中心,3個在拉法附近,一個在Netzarim走廊,巴人認為這些中心位置實際上要迫使巴人遷往南部。一名巴人自治政府官員便對《國土報》分析以色列的盤算,認為這是為大規模的驅逐行動鋪路,「以色列根本不需要正式下令撤離,只需要像對待流浪貓般,把食物碗放好,希望人們自然前來。然後,到時開放邊境,『提供』他們越境進入埃及的路就很短了」。換句話說,這是以色列尋求巴人「自願遷移」的方法之一。
任由人道組織如何聲嘶力竭,呼籲停火,一些人還是拒絕面對加沙的人道災難,他們要不就像內塔尼亞胡將之視為要解決的公關問題,要不就整天質疑畫面的真偽、認為是哈馬斯的陰謀。自加沙戰爭展開以來,社交媒體上出現不少專門「揭發」加沙「謊言」的帳戶。毋庸諱言,任何衝突都有公關操作,但把一切都看成謊言背後是求真,還是拒絕面對真相?網媒Forbidden Stories上月便跟以色列NGO合作檢視一個「打假」帳戶,發現該帳戶帖文只有5.75%是真,所「fact check」的大部分根本不是新聞照片,而是從諸如電視劇等東西拼湊而來,製造巴人有系統說謊的假象。
在這個愈來愈荒謬的世界,求真已成為奢侈,蒐集符合心水的「事實」剪裁成令人舒服的敘事才是主流。於是,南非出現了所謂的「白人種族清洗」,加沙的人道災難則被說成是「陰謀操作」,公眾的注意力全都投入到口水戰與公關戰中,世界的傷口仍然敞開滴血,無人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