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製作漫畫《地獄行》時,故事大綱、對白和分鏡是在圖書館自修室進行的。自問在家裏除了落手畫畫,做其他事都較為心散;寫寫下嘢就想煲湯洗衫吸塵,總之在家好難專心用腦。第一次去的日本圖書館是離家20分鐘車程,在一座只有兩層的政府綜合大樓裏的一個迷你圖書館,而且竟不能使用電腦或iPad。將自己丟在一個只能閱讀和手寫文字的地方,又細又唔開冷氣(當時正午25度加猛太陽)的環境下,效率仍比在家高了10倍。自此,我便開展了東京的探索圖書館之旅。
東京有幾座古老的圖書館。成立於昭和二十三年(1948年)的國立國會圖書館位於千代田,是日本的國家圖書館,直接隸屬於國會。除了為日本國會議員的調查研究提供輔助外,它還是唯一一家收藏日本國內全部出版物的法定呈繳本圖書館。它的服務主要由三點組成:一、提供服務予國會,在立法時提供必要的資料蒐集與分析;二、於各府省廳(如內閣府、財務省、警察廳)及最高裁判所(日本的最高法院)設置分部圖書館;三、提供圖書館服務予一般民眾。一般民眾能夠利用的除了千代田這間「東京本館」,還有「關西館」及「國際兒童圖書館」。
位於上野公園的「國際兒童圖書館」,前身為明治五年(1872年)開設的書籍館,後來成為「帝國圖書館」。當時隸屬文部省的建築家久留正道及真水英夫專程到海外考察,參考了波士頓公共圖書館,設計出這座西洋風格的建築。帝國圖書館曾有「上野圖書館」之愛稱,許多作家、文學家經常到訪,更在他們的小說、隨筆中登場:芥川龍之介《大道寺信輔的半生》、宮澤賢治《圖書館幻想》、谷崎潤一郎《哈桑.汗的妖術》等等。翻查歷史照片,當年位於2樓的特別閱覽室(現為兒童圖書展廊)設有婦人閱覽室,身穿小紋和服的女性挑燈讀書,長髮優雅地盤成小髻,畫面靚到像電影。特別閱覽室中央有4條「漆喰化粧柱」,基底是稱為「竹小舞」的技法,綑綁切成幼條狀的竹後貼上麻,混合石灰、水泥、沙和大理石粉,耐震、耐火,而且美觀。此室仍然保留當時用作搬運圖書的「本のエレベーター」(圖書升降機),雖已停止使用,但看着仍舊覺得可愛。國際兒童圖書館是一個大人細路都適合去的地方,光是建築和館內文物已能讓人花一個下午參觀。
東京還有日比谷圖書文化館、東京都立圖書館都值得一去。看不懂日文,也不妨坐在館內的大片自然採光下看看繪本雜誌,欣賞圖書館職員給小孩朗讀圖書。看得懂日文就大鑊了,由製作精美便當書籍、動漫《呪術廻戦》中出現過的呪術歷史、向田邦子訪談合本,以至詩歌俳句,精彩到我發現自己睇書睇到笑吟吟。有段時間日日都去離家步行10分鐘、超級街坊feel的圖書館,把自己浸在書海中,就如在古今智慧中免費暢遊。東京也將迎來日日38度的夏天,未來一段時間我相信都會繼續打擾圖書館,歎免費冷氣加增進知識了。
文:Papaya Fung(喜好是觀察人類,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