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開眼 藝述速遞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登港 「嶺南派」名作匯集 細味粵藝術多元與革新

【明報專訊】咖啡、鴛鴦、奶茶,能有幾種變化?當利瑪竇的油彩遇見廣東新會「木美人」,當關作霖的西洋技法碰撞嶺南的紙筆墨硯,廣東美術史,正如這座城市中隨處可見的茶餐廳,在衝突與交融間誕生新趣味——西方野獸派,可以調入幾分南宋畫法;日式朦朧畫法,又可注入一些油彩光影;嶺南生活圖景中,還可品到印象派的色彩。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正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透過160餘件作品,或許可以與百年來的廣東藝術家隔空對話,一品鹹淡水交匯間的嶺南藝術風情。

以畫表政治態度 何香凝獅畫「形神兼備」

提起廣東美術,或許最易令人聯想到「嶺南畫派」。誕生於清末、由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廣東畫家開創的嶺南畫派,順應當時蔓延至整個社會的改革風氣,在廣東美術史掀起一場「革命」——日本畫的寫實、西方水彩的艷麗,被他們注入水墨畫中,手中筆、畫中景,也變成他們回應社會變遷、表達自身觀點的武器。展覽「藝術革命」單元,有高劍父的《飲馬渡關圖》,長卷之中,一人一馬立於山水間。導賞人、廣東省美協主席林藍介紹,該畫創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飲馬渡秋水」典故來自邊塞詩人王昌齡的《塞下曲》,牽馬飲水後,士兵將渡過秋水往前線,「他用國畫表達了對戰爭的想法」。

同樣用畫作表達政治態度的,還有嶺南畫家何香凝。出生於香港的她,曾經賣畫支持辛亥革命與婦女運動。何香凝尤愛畫雄獅猛虎,廣東文聯主席、導賞人李勁堃形容,何香凝的獅畫「最形神兼備」。高劍父的畫附近,有何香凝的名作《獅》,畫中雄獅爪牙鋒利,目視前方,眼神堅定。林藍說,何香凝將獅子的眼睛描繪得具象而立體,是西方油畫的畫法;淡淡暈染的天色,則是日本畫風格;獅子腳下的土地用水墨勾勒,「是南宋畫法」。

留法畫家林風眠 帶回西方美術教育

說廣東美術,怎能不說林風眠?同為清末廣東畫家,林風眠不屬嶺南畫派,卻有着相似的藝術倡導。李勁堃說,林風眠成長於「藝術觀點最激烈的時期」。然而,當時的中國雖有不少畫家,卻沿襲古代「師父帶徒弟」的學習方式,「美術教育缺乏系統」。留學法國學畫的林風眠,「發現西方美術中有向東方水墨學習的部分,也將西方美術教育帶回中國……這些都令人感動」。展覽「勇立潮頭」單元,有林風眠作品《白鷺圖軸》,在隻隻白鷺與暈開的筆墨間,可否感受到那拳拳真心?

「當時,傳統在向前發展;各派的爭論很激烈,畫家各懷抱負、理想,各自都想在自己的專業裏突破……」李勁堃說,展覽名「其命惟新」,出自《詩經》,原指周朝雖是舊邦國,卻肩負革新的天命;藝術,或許與之有相同之處,「發展了1000多年的美術傳統,要更新才能有變化」。

林墉畫作蘊生活態度 寫實油畫於當代流行

更新之後,有哪些變化誕生?林藍笑着介紹其父林墉的作品《西沙風光》。畫作繪於1974年,瞭望台燈塔與靶場,隱匿在層層密林中,遠處是無垠大海與群群飛鳥,平靜中似乎又有波瀾暗起。林藍說,這幅誕生於熱帶海洋的寫生中,蘊含當時的人們對生活的態度:「比起照片,人們更相信活生生的生活。」李勁堃還提到當代畫家謝楚餘的寫實油畫《陶》,半裸少女懷抱陶罐,身後是礁石、海浪與天空。李勁堃笑說,「這幅畫是被盜版次數最多的油畫」,盜版行為固然不可取,但亦反映出寫實油畫在當代的流行。

李勁堃遺憾,受限於佈展時間與展廳面積,「我們還有一大批當代藝術家,很後悔沒有帶一批他們的觀念藝術品來香港,還有一大批影像作品沒有呈現出來」。幸好,展覽還有「百花爭妍」單元,展出部分當代藝術作品,其中有「看不懂」的概念作品,有隱喻重重的當代畫,還有流動影像與沉浸式體驗。李勁堃說,雖然位於廣州的廣東美術館與香港相隔不遠,兩地的藝術史、藝術家之間的關係亦很密切,但「文化需要交流……在現場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他分享,廣東美術館策展、佈展都不斷更新,「比如在之前的紀念展中,刻意將展品放低,觀眾欣賞時需要彎腰——遠遠看去,回顧、致意、緬懷、悼念,觀眾構成作品」;還有廣州美術學院的畢業生展,「每年可以吸引30多萬人看」。

「通過這次展覽,希望令觀眾看到廣東多元的美術狀態」,李勁堃笑說,欣賞廣東最好的方式,還是親身到美術館,「下次不如包車,把記者朋友們拉到我們美術館,上午看、中午吃飯,下午再送回來」——欣賞藝術,其實跟到茶餐廳一樣簡單。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

日期:5月23日至6月2日

時間:上午9:30至晚上7:30

地點:灣仔博覽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 3B

詳情:bit.ly/3SBd5Rj

文:王梓萌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孫志超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