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9期

Happy Pa Ma

教大GPS:融合教育支援SEN學生

【明報專訊】香港推行全校參與的融合教育模式,採用3層支援模式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讓他們能夠主動且有意義地學習。第1層支援是優化課堂教學,從教學設計、目標、方法、技巧、學習差異及課室管理入手;第2層支援是提升行政管理與教師培訓;第3層支援是透過個別學習計劃支援學生與家長,並優化危機處理機制。

筆者負責的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多年來為中小特殊教育學校提供培訓,累積了不少經驗。有效實行融合教育模式,可以從學與教、行為與情緒、家校合作等方面着手。以下是筆者總結的計劃成果,給予教師們在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一些小貼士。

學與教

在設計個別學習計劃時,需綜合考慮知識、技能和態度3方面。首先確立具體學習目標,例如行為矯正、交友技巧,並向學生清晰解釋計劃。在技能方面,提供解難方法並教導替代錯誤行為,協助學生表達個人想法。在態度層面,教師需講解計劃的重要之處,激發學生動力。若個別學習計劃失敗,應從行為結果、信服力和學生能力去檢視,調整計劃內容,提升信服力和照顧學生能力;又或可能因目標過高、進度過快或學生缺乏動機,解決方法包括逐步提升要求、細分知識點、深入了解學生需求,並提供成功經驗。

行為與情緒

處理問題時應按緩急輕重原則,首先處理生命危險問題,再按照影響人數、影響深遠程度等排序。支援壓力過大的學生時,需要了解壓力源、壓力感和壓力反應,引導學生處理壓力。訓練學生使用「我的信息」句式表達需求和感受,透過角色扮演和實境練習培養技巧。對於情緒激動的學生,應採取陪伴、冷靜語調和數數方法,幫助學生冷靜下來並理性思考後果。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和耐心,以適當方式支持和引導學生。

第2層支援

學校可透過培訓內部教師提供校本強化輔導,強化輔導應包括初小適應、社交技能、語文和數學基礎學習,改善學生學習和行為表現。學校可建立教具庫以提升學術輔導效果。管理課後支援秩序時,確保學生尊重教師、專注學習並減少危機。學習支援助理教師在管束學生行為時,應制定規範、評論學生表現、重申規則,並多加鼓勵。有效的秩序管理有助提供安全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專注學習並提高成效。

家長參與

教師與家長討論學生問題時,應強調合作與共同目標,減少家長焦慮和防衛心。有效的方式包括致電家長解釋共同協助學生目的,先關心家長,讚賞學生優點和進步,聚焦問題,說明學校跟進計劃,表達正面期望,鼓勵家長參與跟進,賦予處理問題信心,最後安排下次會面,提供家長在管教困境時支持。

欲了解更多融合教育或參與計劃的教師及家長,可掃描二維碼:(圖)

.學習支援團隊:shorturl.at/d5X2V

.參加計劃:shorturl.at/3gGke

文:詹浩洋(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高級講師 I)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9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