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數位時代,網絡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這份便利背後卻潛藏着巨大的危險。保護孩子遠離網絡騙局,不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家長持續學習的過程。唯有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有效引導孩子安全面對瞬息萬變的網絡世界。
一名媽媽分享了她的故事。幾個月前,她在廚房忙碌時接到一通自稱是「銀行客戶服務」的電話。對方聲稱她的銀行帳戶出現異常,急需確認個人信息。媽媽指她當時聽得很認真,甚至開始想去掏出她的銀行卡。此時,五年級兒子恰巧進廚房,聽到這一切,並輕聲提醒媽媽:「這就像小時候你教我,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現在這種情况也一樣。」這句話讓媽媽恍然大悟,感謝兒子及時警覺,深刻體會到教導孩子的價值。
隨着科技的發展,網絡騙局的手法愈來愈高明。騙子常假裝成銀行、政府部門或知名公司的技術支援,利用人們對科技的陌生來達成目的。這個兒子因此開始主動了解各種騙局,時常和媽媽一起上網搜索案例,學習如何防範。
另一名爸爸在假日與兒子各自上網,兒子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免費獎品」的廣告,興奮地想要點擊。爸爸及時制止他,並教育他如何分辨真假。儘管成功避開了騙局,爸爸心中仍憂慮兒子將來會受騙。
轉危為機 提升網絡素養
他的擔憂,正是許多家長的共同感受。教育孩子提防網絡危機的話題永無止境,但孩子耐性有限,與其單方面告訴孩子如何防範,不如一起探索。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網絡安全話題,分享身邊的案例,甚至在家庭聚會中一同查找有關網絡詐騙的信息。這樣的互動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網絡素養,還能增進家庭的關係。學習變成有趣的活動,在保護彼此的同時,也加深了情感。學習未必枯燥,它可以成為家庭共同活動的契機,促進感情的良機。
文:文建康(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