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9期

Happy Pa Ma

荷事荷地:童書博物館變遊樂場 快樂閱讀

【明報專訊】荷蘭人熱愛看書,即使現今社會科技進步,但閱讀書籍依然相當普通,平均每10個家庭的門前,你總會發現有一個放滿書籍的mini library木架子,這是鄰里間的一種互助互愛活動,大家都會將閱讀後的書籍放在小書架中,與其他鄰里一起分享。二手書店也大行其道,每日尋書的人擠滿店內。

兒童讀書周車站換書

荷蘭人看書的習慣,從小開始。無論是家庭、學校,甚至政府都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推廣。例如荷蘭教育部每年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Kinderboekenweek(兒童讀書周)。透過書籍、音樂、勞作、遊戲,讓學童對閱讀產生興趣。而荷蘭鐵路公司NS每年都會在兒童讀書周的最後一天,在車站舉行圖書交換活動,並邀請兒童書作者、列車服務員、圖書館工作人員在車站內為小朋友們念書。此外,荷蘭海牙市中心更開設了一間專為兒童閱讀而設的兒童文學博物館(Kinderboekenmuseum),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讓孩童學習青年文學,學習、體驗和實踐相結合,激發其想象力,喚醒他們對閱讀的樂趣。

遊樂設施演繹蝴蝶一生

兒童文學博物館顧名思義是一間收藏兒童書籍的博物館。但當你走進內,卻會發現它更像是遊樂場。所有文字、繪本中的人物都立體化。例如蝴蝶由卵變幼蟲成蛹再成蟲的一生 ,由呆板的文字變成了遊樂設施。一個個英文字母成為了薄餅上的圖案,孩童變身廚師,他們將每一塊印有英文字母的薄餅放在適當的碟上,透過遊戲認字。此外,還有很多互動多媒體設施,孩子透過聆聽故事、瀏覽視頻,甚至自己編故事又或自選情節發展成3D小劇場。當然,博物館內也珍藏了荷蘭作家與插畫家的手稿、信件、童書插畫、彩繪肖像、照片等。博物館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不單吸引孩子的興趣,也令父母返老還童。難怪荷蘭童書市場依然能夠蓬勃,這種童書博物館着實貢獻良多。

文:Katy

作者簡介:因為一段異國情緣,伸延出一個中荷家庭。兩地不同教育,並沒造成衝突,反之融會貫通,造就了兩名兒子精乖伶俐、成績優異。遠嫁人妻的Katy很樂意將在荷蘭育兒的經驗、知識和趣聞一一與大家分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9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