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好去處

旅遊

中環藝術綠洲 7米金屬樹和雨霧嬉戲

【明報專訊】未來建築The Henderson落成後,改變了中環天際線的面貌;而往地面回望,它周遭的綠化空間亦悄悄迎來變化。位於大廈下方的小花園被打造成一個「會呼吸」的藝術公共空間,邀來英國園景師設計植物形態,栽有多種促進生態多樣的植物,還加設多件以大自然為靈感的公共藝術裝置,將本來平平無奇的小花園,搖身一變成為具藝術色彩的未來綠洲。從此附近上班族有多一個空間透透氣、放放空,逃離繁忙日常。

The Henderson去年啟用之時,大廈下方的花園仍圍上圍板、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令人好奇這棟外觀超現實的建築之下,會迎來怎樣的設計。在乍暖還寒的四月天,滿園植物綻放春意,吸引蝴蝶飛舞,這個本來由康文署管理的琳寶徑休憩花園,在發展商與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的大力改造下,以藝術花園之姿,向公眾開放。

延續大廈流線形態,藝術花園以曲線劃分多個空間,這裏不見平日常見的公共長椅,而是用一體成形的石製椅子與花槽,彎彎曲曲、忽高忽低的設計,為花園增添活力。園內植物繽紛多樣,由英國環境建築團隊Gillespies操刀園景設計,植物形狀不規則,起起伏伏,帶點搞怪、活潑的性格,形象化地展現它們靈動的一面。藝術花園最大亮點,是3組由外國及本地藝術家設計的藝術裝置,將藝術與自然結合,療癒每個到訪的遊人。

「金屬樹」表演 呈現風、水、霧

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在於毋須費力做什麼,單單置身其中,已能感受療癒的力量。這些自然元素或可視,或不可視,但只要用心感知,就可察覺自然力量無處不在。美國環境藝術家Ned Kahn在花園中心豎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 Tree),以不鏽鋼搭建出一棵7米高的「金屬樹」,把隱於自然的風、水、霧形象化地呈現。

樹頂圍有約140根金屬枝葉,捕捉風的動態,每當有風吹來,樹枝就會隨之拂動。大部分時間金屬樹都處於靜默狀態,但當時間搭正整點,金屬樹就會「活過來」,融合風、水、霧元素,交織出一場近半小時的表演。霧氣從樹幹冒出,水滴淅淅瀝瀝結成雨幕,樹幹中心颳起水漩渦,展現大自然的動態與力量。藝術家邀請公眾與作品互動,尤其鼓勵大人如孩童一樣入去「玩」,不怕弄濕的話還可趁表演期間走入其中,感受被水霧、漩渦包圍的感覺。樹幹中心是拍攝The Henderson的最佳位置,往上仰望,一輪又一輪的圓環把附近的摩天商廈框起,構圖帶點超現實;提提大家,手機角度愈放得低,就可納入愈多大廈,展現中環密集城景的一面。

鏡面「大樹」致敬自然 手機「捉蝴蝶」

飛舞的蝴蝶,引領遊人走到一旁的藝術樹群,由5棵鏡面「大樹」組成The Fractal Forest,映照出周遭多彩的花兒。渾然天成的大自然,是世間最完美的藝術品,小至花瓣數量與排列,大至星系軌道的規劃,都有堪稱完美的黃金比例身影,啟發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大師在創作中追求黃金比例的美感。本地藝術團體STICKYLINE和中學生Leanna Lee合力打造的The Fractal Forest,套用黃金比例、分形幾何的概念,讓樹枝的分枝長度、藝術樹的形態貼近大自然最完美、和諧一面,向大自然的美學致敬。

藝術樹以橡木與不鏽鋼打造,鏡面照見附近花圃的樣貌,和諧地融入周圍環境。陽光灑落時,地面還會投射出藝術樹的影子,閃閃發亮。在The Fractal Forest漫步時,不難發現蝴蝶身影,附近栽種15種蝴蝶喜愛的植物,包括柑橘、馬纓丹、馬利筋等,促進生態多樣,以吸引蝴蝶逗留、攝食花蜜。團隊在創作時邀請生態學家、園景師加入,透過電腦作微氣候分析,在花園內尋覓不當風的位置設立花圃,現場亦有風速計監測環境,使花圃環境對蝴蝶更為友善。除了圍繞藝術樹散步,藝術家也邀請大家掏出手機「捉蝴蝶」,掃描附近二維碼後,用鏡頭對準花圃,熒幕就會出現多隻蝴蝶,隨意點擊一隻,就可得知其品種與習性。The Fractal Forest期間限定展出至5月31日。

200歲佛肚樹上演光影show

花園一隅,有棵近200歲的佛肚樹,每晚7至11時褐色樹皮會化身屏幕,上演抽象光影show。這件由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設計的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讓光影隨着樹木頻率而流動、變化,感受自然的脈動,坐在石椅上,彷彿能聽見佛肚樹的歲月呢喃,感受大自然療癒的力量。

藝術花園

地址:中環琳寶徑休憩花園

網址:www.thehenderson.com.hk/art

文:張淑媚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