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8期

Happy Pa Ma

家庭有教:通過靜觀親職 抵禦家庭經濟壓力的影響(一)

【明報專訊】不少人都會因為不夠錢用而感到煩惱。有網上調查就發現,70%的澳洲人、70%的美國人、57%的德國人、63%的英國人、73%的墨西哥人和49%的新加坡人都感到經濟壓力。香港樂施會2024年的調查報告亦指出,香港有大約20%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以3人家庭為例,貧窮家庭一個月的收入約為19,500元。在生活成本不低的香港,3個人要用2萬元應付衣食住行的開支,實在做什麼也要「計過度過」﹗

專注於當下互動 暫停批判

不少研究都發現,家庭經濟壓力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比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在行為、情緒和學業發展上都較為遜色。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低收入家庭擁有較少資源去為孩子提供發展認知、跨越挑戰和拓展眼界的機會(如:文具習作、課外活動、海外交流等),亦可能是因為低收入家庭經常需要擔心柴米油鹽等生活開支,所以難免心情抑鬱,進而影響家庭關係甚至親子互動。筆者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壓力可能會先影響家長的靜觀親職(mindful parenting),再影響孩子的行為調適和學習成效。什麼是靜觀親職呢?靜觀(mindfulness)是指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批判地做一件事,並覺察和接受當下的想法和感受。將靜觀帶入與孩子的互動當中,就是指家長與孩子互動時嘗試:

1. 全心全意地專注於當下的互動

2. 持續關注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變化、想法轉變和語言與肢體表達

3. 暫停批判,接受自己的限制和孩子的特點

4. 對自己和孩子展現體諒和寬容

研究發現靜觀親職能支持孩子的正面發展,但靜觀親職本身就需要學習和鍛煉。不過,面對長期家庭經濟壓力,家長自然更難全情投入於親子互動中。所以,我們可以特別幫助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家長理解靜觀親職的好處,並練習靜觀親職,好讓他們可以抵禦家庭經濟壓力可能為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8期]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