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好!不知不覺,華德哥哥已經10歲,德樺妹妹也8歲了!今年他們開始上音樂學校,我為妹妹報讀了樂器輪換試驗班(Instrumentenkarussell)。每星期六,妹妹都有2小時的課程,跟不同的樂器老師學習敲擊樂器、銅管樂器、風管樂器、弦樂器等!雖然妹妹一早就認定了小提琴,但她經常以其「3分鐘熱度」試探我的底線,所以我必須讓她先認識其他樂器。如果最後還是選擇學小提琴,那就不能中途放棄了。
害羞小女孩 以獨特方式參與課堂
踏入樂器輪換試驗班的第一天,妹妹顯得有點膽怯,但還是可以自己走進課室,我們約定2小時後再見。同一時間,有另一個媽媽帶着更加害羞的小女孩,那名小女孩看上去6至7歲,瘦削而且非常不安。那名母親對於女兒不願意踏入音樂課室而生氣,一邊拉着女兒的手離開,一邊發脾氣說:「你知不知道羞恥?我為你付出了190歐元(約1616港元)參加這個課程,而你來到又不願意進去,現在又要回家去,你羞不羞?」小女孩的祖母也在場,沒想到她不但沒有勸和,反而還附和着「知不知羞」的話。聽到這,我這個路人都於心不忍,就說了一句:「你們不要再罵小女孩了,一大班小孩子的課堂是挺嚇人的!」後面的一名女士也加入了,分享她當年帶大兒子來上課時,兒子也害怕,所以她問了老師的許可,讓孩子第一課坐在媽媽的腿上來參與。然後那兩名女士決定折返,為女孩問一下解決方法。後來的星期六課堂,我有時候會看到那小女孩坐在門外靜靜地看着房間的表演,老師也把房門開着,讓她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
接觸不同樂器 感受不一樣魅力
德國的音樂教育並不講究「贏在起跑線」的觀念。樂器輪換試驗班裏,德樺妹妹跟差不多年齡的小朋友一起,首先在一個帶表演台階的大房間裏跟大家一同欣賞師兄師姐或老師的演奏,從短短的表演裏感受一下當天主題樂器的魅力。然後他們會分成小組,輪流去不同的房間認識不同的老師以及他們所教授的樂器。一連4個星期六的早上,小朋友就把銅管樂、敲擊樂、弦樂、木管樂等都試玩了一輪,然後音樂學校方跟家長有會面時間,商討孩子跟哪個老師開始學習哪種樂器。不過,妹妹卻決定暫時不去音樂學校,她說還沒有準備好每個星期都去上課的決心。我只能在逛街時看到街頭藝人表演,問一問她學過的樂器知識,考一考她知不知道街頭藝人彈奏的是什麼樂器。出乎意料地,她全都認識!所以我也不糾結她何時才想再去音樂學校了,等她找到動力,隨時都可以去。總相信,我們能在充滿音樂氣氛的波恩——貝多芬出生地,找到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和動力。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