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9年巴黎聖母院尖塔大火,經多年復修,去年尾終於重開,遊客蜂擁而至。若想避開喧囂,不妨把目光轉向捷克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這座低調古樸的古城,內藏一座同樣歷經火海卻依舊傲然挺立的哥德式建築——聖雅各伯教堂(Kostel sv. Jakuba)。大家可以攀上43米高的古老塔樓觀景台,透過沉浸式燈光投影穿梭教堂百年光景,再深入地底往歐洲第二大藏骨堂「探險」,這趟「上天下地」的旅程,相信能全方位領略到這座教堂的靈魂。
以白色為主調的聖雅各伯教堂為捷克珍貴的晚期哥德式建築代表作之一,在13世紀前便矗立在布爾諾老城區的雅各伯廣場中。教堂前身為一座樸素的羅馬式教堂,13世紀初才改建為哥德式風格。不過,1515年的一場大火令其屋頂倒塌,摧毁了原有木祭壇,最終在1592年才重新完成修葺,其間還加建了一座高94米的尖塔。而教堂室內還曾於17世紀改造為巴洛克風格,但為保持建築風格的統一,18世紀又拆除有關巴洛克風格的元素。2021年,教堂開始了為期3年的大規模修復,去年中才正式重新開放。
連體雕像 藏興建秘聞「花生」
站在偌大的廣場上仰望,那高聳的哥德式尖塔如石製利劍刺向天空,隱約透出一股倔強的意味,畢竟它曾浴火重生,又捱過二戰炮火的蹂躪。正當記者讚歎之際,陽光突然照亮塔樓南側一個詭異細節—— 一個看似連體嬰的矮男雕像正撅起臀部,以極其不雅的姿勢面向大街。這尊充滿挑釁意味的雕塑,與神聖教堂形成強烈對比。
聽導遊解說,這可能與布爾諾兩大教堂的恩怨有關。當年聖雅各伯教堂與附近聖伯多祿聖保祿主教座堂,分別由兩個敵對家族資助興建,雙方為爭奪「全城最高尖塔」的頭銜而明爭暗鬥。最終聖雅各伯教堂以94米高度勝出,比對手整整高了10米,於是便在塔樓鑿出這個雕像作為勝利宣言。而另一個版本則更帶點反抗精神,相傳是當時被辭退的教堂建築師不滿受到不公平對待,於是在臨走前偷偷留下這個雕像抗議。無論真相如何,現時雕像都成了教堂有趣的打卡點,若來到這裏記得尋找它的蹤影。
全息投影 重現教堂火災、二戰歷史
教堂重新開放後,遊客可免費進入中殿參觀,欣賞其壯觀的拱頂、古老的祭壇及雕塑畫作。不過,若想真正深度探索這棟建築,可購買導覽門票,放慢腳步慢慢欣賞。近期教堂新推出多媒體展覽與深度導覽服務,持票訪客可走進一般免費遊客無法觸及的不同角落,例如唱詩台的管風琴、桁架中的光影投影展示、43米高的塔頂觀景台,每一處都蘊藏教堂及布爾諾市的歷史。
記者跟大伙一起從地面直攻塔頂,過程中確實需要一些「腳骨力」。穿過教堂大門旁邊的一道隱蔽小門,從雙重螺旋樓梯一直往上走,先會到達唱詩台,在這裏可以一覽無遺整個教堂中殿,又可近距離欣賞教堂管風琴。繼續往上攀爬,途中經過翻新後的桁架結構空間,這裏正上演一場現代科技與古老建築的對話。1515年的烈焰吞噬穹頂,教堂經歷17及18世紀的風格改造,二戰炮火震碎彩窗…… 一段段歷史透過全息投影重現眼前,配合430盞燈將木樑柱染成各種色彩,環迴音響傳來火災時的木材爆裂聲、重建的鑿石響,營造出沉浸式效果,恍如與教堂一起走過幾個世紀的日子。
43米高觀景台 賞布爾諾全景
短暫休息後,真正挑戰才在眼前。由桁架空間通往塔頂的最後一段,大家要走在那僅可容一人側身行過的極狹窄木樓梯, 而且木梯陡峭得近乎垂直,差點就得要像攀岩般手腳並用。雖然過程中一點也不舒適,不過在登頂途中也可停下來欣賞教堂的古老大鐘,其中「the Jakub bell」是教堂中最大的鐘,重達7.5噸。當雙腿開始「抗議」時,43米高的觀景台終在眼前!由窗口往外望,布爾諾城的紅屋頂展現眼前,附近的聖伯多祿聖保祿主教座堂亦清晰可見,眼底下自由廣場裏的人群小如樂高人仔,全市的壯麗全景一覽無遺,確實值回票價。
歐洲第二大藏骨堂 存5萬具遺骸
以為登頂完結旅程,其實重頭戲尚未上演。聖雅各伯教堂身為歐洲第二大藏骨堂,這裏存放有大約5萬具遺骸,僅次於巴黎地下墓穴。當年教堂墓地建立不久,因城市人口急速膨脹,加上瘟疫和霍亂橫行,令墓地不敷應用,教堂將遺骨埋葬幾年後再轉移至地下藏骨堂。但後來因衛生原因,藏骨堂一度被關,教堂再於四周重新樹立墓碑。直至2001年一次考古調查後,藏骨堂才被重新發現。這個地下空間燈光昏黃,骸骨被整齊堆疊成牆,自認膽大者可額外購票「探險」。 ●
聖雅各伯教堂(Kostel sv. Jakuba)
門票:240至380捷克克朗(約80至128港元)
●旅遊錦囊
入境要求:持有效香港特區護照入境,毋須簽證
匯率:1捷克克朗(CZK)約兌0.34港元
航班:4月份香港往返捷克,國泰航空經倫敦轉機至布爾諾,票價約5258港元起(連稅及附加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