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星期日生活

星期日生活

評影習寫:馬來鬼話:《虎紋少女》

【明報專訊】馬來人多鬼。我在翻在台馬華作家馬尼尼為的小圖冊《馬來鬼圖鑑》,鬼在馬來語稱hantu。山澤河川會有石頭鬼、船槳鬼、瀑布鬼,森林裏會有動植物變成的樹瘤鬼、香木鬼、狒狒鬼。馬來人十四、五世紀歸順伊斯蘭教前信印度教和佛教,亦行巫,中文稱「降頭師」的人,在馬來語叫bomoh或pawang,是與靈界接觸以行醫術或者施雨求豐收的術士,部分亦有「養小鬼」的做法。伊斯蘭教亦信「鎮尼」jinn,是一種魔神,與人一樣由真主創造。古時女子為父權深鎖,又多難產,怨氣積結亦成鬼,誘惑並謀害定力不足的男子或者小孩。太平洋戰爭後,馬來民間相傳有日本鬼。按照現代社會心理學的角度,鬼是科學出現之前人創造來解釋一些自然界裏未被完全理解的現象,或者社會的集體潛意識中不欲直呼其名的禁忌,甚至是歷史上公義受壓抑卻不為正史所記,便幻化成思想裏的實體成鬼,魅惑人的意志和心靈。馬來西亞導演余修善(Amanda Nell Eu)的《虎紋少女》(Tiger Stripes,2023年),談的也是少女身變成的老虎鬼hantu belian,但她不是古代志怪傳說,而是會玩TikTok的現代世界。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