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在「想東想西——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展覽開始前,香港藝術館的玻璃外牆已貼上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以「英文方塊字」呈現的「Hong Kong Museum of Art」、「Connect Art to People」。9隻形似中文的字被拍下、放至社交媒體,隨即引起網民表達對藝術美感、可讀性等看法,此般熱烈的藝術討論少見亦樂見。《英文方塊字》的誕生正是徐冰提出新的思考角度,改變固有思考方式的創作。
徐冰著名的作品包括誰都讀不懂的《天書》(1987-1991)和文盲也讀得懂的《地書》(2003- )。《英文方塊字》的創造由1993年開始,它是一套可閱讀的「真文字」,有別於《天書》裏的「偽文字」,「介於漢字和英文之間的一種書寫的方式」,徐冰說。英文方塊字形似中文、實為英文字母組成,按漢字從左到右、上到下、外到內的順序組合,只要按這構造來拆解便可解讀。
「在我看來藝術的靈感來源於你的生活,或者說你面對的社會現場的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那時由於我生活在紐約這樣一個兩種文化中間的地帶,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作品。」徐冰在〈英文方塊字〉一文提到「去美國後,語言與溝通成為生活中直接的問題,它與你的生活形成一種尷尬的關係:你的思維能力是成熟的,而說話與表達能力是幼兒的」。向來對文字感興趣的他就想用英文做試驗。
作品書寫方式「非常像香港文化表達」
去年3月,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委任徐冰擔任香港「文化推廣大使」,任期約5年。這次展覽正是他以大使身分籌備的首個委約藝術項目。他的《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教科書、藝術裝置《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現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港鐵車站亦展示了「英文方塊字書法」的新作。徐冰解釋在香港展示《英文方塊字》的原因:「她(香港)有西方的現代文明,同時也有很強的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地域文化,所以這個地方確實是多文化的交匯點,所以《英文方塊字》在這地方展示與香港人民分享,我覺得非常合適,因為這種書寫方式非常像香港的文化的表達。」
而記者則認為他在〈英文方塊字〉寫到的創作發想和方式更貼近香港的混雜性——「我是把中文、英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書寫體系硬是給弄在一塊兒了,就像包辦婚姻,不合適也得合適,也像異想天開的配種專家,非要把壓根就不是一個基因譜系的物種雜交,弄出一種四不像的新『物種』來」。
藝術裝置設成教室 「引導思維回到原點」
人們常嘆當代藝術難明,徐冰覺得,「不是一般人的問題,是藝術系統的問題」,「當代藝術或者說有些藝術的理論有時候讓藝術這個與人最自然和最親的表達形式,變得與普通人反倒遠了。今天的問題、悲劇就在於人們習慣了要通過解釋才能夠進入藝術,而離開解釋就不能親近作品。實際上解釋不能代替作品本身」。他又說:「現在的很多作品中沒有『藝術』,只有『議題』,我體會真正的藝術家的工作,在於他/她在工作室如何找到藝術有效的表達方式。」
徐冰將藝術裝置《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設置成教室的形式讓觀眾參與,一嘗寫英文方塊字的經驗,喚起每個人學習的記憶,希望能夠讓觀眾更親近作品,「其實就是為了給當代藝術與一般人隔膜的弊病,投入能改變的作用,我們必須反省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既有的知識概念的局限性,讓我們的思維回到最初的原點,去認識周邊的事物和這個世界,這是『英文方塊字』的實質作用」。
想東想西──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
日期:即日至7月30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周一至三、五)
上午10:00至晚上9:00(周六、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地下別館(下)
日期:9月29日至2026年1月11日
時間:下午2:00至晚上8:00(周一)
上午10:00至晚上8:00(周二至日)
地點:北角油街12號油街玻璃屋
文:何詩韻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