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看似是一個老掉大牙的問題,在《販賣幸福的鴿子先生》一書中,鴿子先生的工作是販賣大罐小罐的幸福,在每天賣幸福的路途上,遇上各式各樣的客人。有人願意花很多錢去買,有人想要討價還價,有藝術家甚至要拒絕幸福,生怕窒礙了自己的創作靈感。最後,意想不到的是,老鼠意外拾獲一罐幸福,打開罐子後,發現裏面空空如也。
把罐子當成花瓶 種出一個家
當你看到空罐子這結局時,你想到什麼呢?認為鴿子先生一直在行騙?反思幸福到底是什麼形態?還是如老鼠一樣,覺得「真好,我剛好想要一個空罐子」!最後一頁,牠把罐子當成花瓶,種上一棵讓家人乘涼的小樹,並在那裏種出他們的家。那個畫面,大概就是老鼠一家對「幸福」的最佳註腳吧。
《這裡,那裡》書中的兩名主角,也是用各自的方式來演繹幸福。丹是咖啡館老闆,他一生都在「這裡」,把店中遇到每個客人的故事,化為自己觀看世界各地的窗戶。每次別人跟他分享新奇有趣的故事,都像帶他去了一趟在地旅行。
阿奇是水手,一生跟船到不同地方漂泊。每一次泊岸時,他都在岸上遇到來自世界各地刺激有趣的人和事。在他眼中,他看過世界的不同角落,卻沒有真正的「家」,因為他每次都要出發去「那裡」。
彼此眼中的「這裡」 對方心中嚮往的「那裡」
對丹來說,幸福是在咖啡館平淡如常的小確幸。但同時,也是外面的繽紛世界。對阿奇而言,幸福是多姿多彩的旅行。但也是泊岸一刻,遇上給他溫暖如家人的感覺。丹與阿奇,彼此眼中的「這裡」,就是對方心目中嚮往的「那裡」。生活方式迥異的他倆,最後在餐桌上相遇。那一刻,他們覺得世界就在自己身邊,那就是幸福了。
誠然「幸福」二字,對每個人來說,定義都不太一樣,意大利繪本大師Davide Calì在《販賣幸福的鴿子先生》一書中,用一罐又一罐的幸福,挑戰大家對「幸福」的理解。《這裡,那裡》的丹與阿奇,在自己的「這裡」,看着對方的「那裡」,在各自選擇了的生活中,找到當下的美好。
想起今年初,在台北國際書展中跟另一名比利時繪本插畫家Maud Roegiers見面,她帶來的法語繪本《什麼是人生?》 (La vie, c'est quoi?) 中,也有對幸福的詮釋。「什麼是幸福?」「 是把握現在,不然就永遠沒有。」
這就是大家所說,「活在當下,捉緊所有」吧!
「空罐子」才是真正的幸福,因為它從來也應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