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你在這裏,我在這裏,這就是我們的世界。」—— 張愛玲《傾城之戀》
一座城市,之所以成為「家」,不止是因為街道、建築、山海的輪廓,而是因為這裏有熟悉的人,有陪伴我們成長的回憶,有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然而,我城的變遷總是悄然無聲地發生,當我們走過熟悉的街道,往往未曾留意,某間老店的燈光已經不再亮起,某個曾經熱鬧的角落已經變得冷清。
全職爸爸畫下社區人與情
一個周末,獨自走到學校附近的保德街,在一間獨立書店裏看到一個以西營盤大街小巷作主題的畫展:「爸不得畫西營盤」。畫家Billy是一名全職爸爸,亦是我一名學生的家長,他筆下的都是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在他的畫簿裏,學校門前的街道、麵包店內的孩子、街角佇立多年的老舖等,都被他細膩地記錄下來。這些畫,是在描繪社區、描繪生活,更是在存留當中的人、當中的情。
他坐在般咸道的街角寫生時,實在沒有想到,在他眼前的匯豐銀行在不久後的今天會變成「吉舖」,人去、樓空。他的畫作,成為了一段歷史的見證,這份偶然,使看畫的人多了一份感慨。我們城市一直在變,不單是建築、不單是店舖,更是曾於生活中出現的人。近年的移民潮,讓許多「我們」被分散,彼此的關係有着遙遠的距離。Billy曾經帶着畫簿走上太平山頂,畫下了眼下美麗的香港,作為送給當時即將移民海外的弟弟的禮物。這幅畫,彷彿是一封無字的家書,叮囑遠方的親人記着這個城市的美麗,記着這個家的美好。
我常問,留下來的人,可以為這個城市留下什麼? Billy的畫展,或許在提供他的答案。作為全職爸爸,他原本生活只圍繞着接送女兒、買菜、處理家中大小事情,而他卻因着對這個城市、這個社區的一份情,把握夾縫中仍有的時間,提起畫簿,試圖留住那些值得珍惜的美好。他的筆觸溫柔、細緻,水彩的暈染讓畫面充滿陽光、充滿色彩。然而,這些畫作彷彿有着另一層意義,就是對時間流逝的凝視。他知道這些風景終會改變,但只要畫下來,它們就不會被遺忘。
那天在看Billy的畫,忽然有一種領悟:是的,我們無法阻止這個地方的變遷,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把它記住。當翻開畫冊,看到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店舖、熟悉的日常時,我們仍然可以對遠方的他與她說:「你曾經在這裏,我也曾經在這裏,這就是我們的家。」即使我們的世界已經不再一樣,但對於家的記憶,沒有人能奪去,仍然屬於我們。
■INFO
「爸不得畫西營盤」展覽
地址︰西環石塘嘴保德街27號地下「覺閣」
日期︰即日至4月7日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8:00(逢周二休息)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