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封面

回顧2024年F1車壇 捱過低谷 擁抱夢想

【明報專訊】3月,漫長的冬天終於結束,F1車壇逐漸回復熱熾、話題不絕,尤其上年的賽季實在太精彩,Mclaren突然重奪失落25年的車隊世界冠軍、Max Verstappen差點就無法衛冕成功,去年還成為F1歷史上首個出產最多分站冠軍車手的一季。速度比併總是容易讓人熱血沸騰,賽車差之毫釐的設計也很讓人沉迷鑽研,而最精彩的,我覺得都在於人的故事——車手的成長、轉化,因為有血有肉,最是有感染力。

F1比賽,除了是車手之間鬥勇鬥狠的比賽,也是車隊之間的賽車科技研發競賽。工程師有多頂尖、研發設備有多精準完善、車隊資源有幾多,都是贏輸的關鍵,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在比併誰的後台最多錢。歷史悠久的F1比賽,長久以來強弱懸殊,因此每幾年就改革一次賽例,試圖重置一次研發起跑線,及至2021年,會方終於狠下心腸訂立每年車隊財務預算上限。我看F1資歷淺,沒觀察到這是否明顯地令車隊之間的比賽愈來愈公平,但至少在我剛入坑的那年,這上限剛正式實施,而又正值Red Bull車隊開始了另一個長達3年的一面倒局面。

直至去年,Red Bull的賽車開始停滯不前、其他車隊急起直追,此消彼長的情况下,車隊之間的距離突然拉近了不少,終於造就了精彩的一年,這兩三年幾乎每場都贏車的Red Bull皇牌車手Versteppan,在季中西班牙站奪冠之後的10個分站沒再贏過車之餘,更有6個不同車手輪流贏得冠軍,而衝線距離最接近的只有0.526秒!每站充滿變數,每個車手都爭勝機會、鬥車也就更落力更狠了,賽事當然也就更精彩更刺激了。

但於我而言,2024年的精彩不止於以上這些,車隊實力距離拉近、車手每場鬥至最後一刻,不止讓人腎上腺素飈升的一時之快,而是由於競爭環境相對地對等了,讓好些車手的努力終於有機會被看見。Netflix每年製作的F1紀錄片Drive to Survive堪稱近年最成功的體育紀錄片,把車手的故事放進鏡頭裏,當然它的定位在於車手與領隊為在汰弱留強的F1賽場上生存而戰鬥、而勾心鬥角的故事,但顯然這些並不是F1的全部;而去年的賽場上,我念念不忘的都是關於夢想、關於奮鬥的故事。

自強的3月

第一個到現在想起仍覺得像韓劇情節的振奮故事,發生在季初的3月——西班牙籍的車手Sainz,自2021年成為法拉利車手,由於與被稱為法拉利真命天子的Leclerc拍檔,Sainz一直被外界認為是車隊次選的二號車手。雖然速度不一定比Leclerc快,但Sainz成熟穩定,人們也逐漸開始看見,他在關鍵時候總能保持頭腦清醒,作出的決定甚至足以彌補速度上的不足。2023年,是Red Bull持續壟斷的一年,而全年23場比賽中他們唯一贏不到冠軍的那場,就是由Sainz帶領Ferrari在新加坡奪下。Sainz在後來的訪問說,他本來是99%肯定自己會繼續在Ferrari待下去,亦在季尾時一如以往為翌年賽季備戰,卻在那時候,收到Ferrari簽下七屆世界冠軍Hamilton的消息,換句話說,Sainz一年後就要離開Ferrari。

「那個冬天,是我人生第一次面臨這樣大的考驗。」其後,在Ferrari最後一年的賽季開鑼後不久,看來行衰運的Sainz在第二站突然盲腸炎要緊急做手術,一個多星期後來到第三站澳洲墨爾本,在人們還在揣測Sainz是否仍要繼續請病假休養的時候,他不止捱痛落場,還愈戰愈勇地贏了本來看似不可能的冠軍,猶如為自己寫下了最有說服力的求職履歷表一樣,令全世界眼前一亮,也因此在這邊比賽邊求職的一年,他成為了車隊之間爭相想要延攬的車手。

天道酬勤的5月

接着的5月,本應說Norris等了5年、在美國邁亞密終於獲得的首場勝利——他在2019年開始晉身F1,由當年被視為超新星,至後來常被取笑是跑過最多場賽事但仍未拿過冠軍的車手,而2024年他終於在邁亞密嘗到勝利的滋味。Norris衝線後下車的一刻,全場歡呼,賽場上的車手,不論是第二的Versteppan、第四的Sainz,抑或第九的Alonso,都前來擁抱祝賀,這畫面我翻看了至少10次。但是,5月尾的摩納哥,更是賺人熱淚。

有人說,10個車手,9個最希望在自己的家鄉主場贏比賽,而如果是家鄉以外的話,很多車手也夢想在幾乎等於F1聖地、極富歷史意義的摩納哥贏車,可以想像,在摩納哥土生土長的Charles Leclerc,是如何渴望在鄉親父老前、駕着F1傳統強隊法拉利取得一次主場勝利。

「那時我大概是4歲吧,在朋友的家中拿着玩具車,同時看着樓下街道的F1比賽。我記得我看着紅色的賽車,駕車的人,應該就是米高舒密加了。這個畫面,我至今仍然記得。我那時就想像自己有一天也在這裏比賽。」Leclerc父親是個不突出的F3車手,知道兒子的天分,於是花了一生的努力和金錢培育他成才,後來算是傾家蕩產了,在Leclerc臨簽約F1車隊前離世。帶着自己和父親的夢,Leclerc在2019年拼進了夢想的法拉利,只不過,他在摩納哥總是厄運連連,就如中了詛咒一樣——2019年,他在排位賽便撞車,無法比賽;2021年,他在排位賽取得翌日正賽排頭位起步的資格,卻在回車房的途中又撞車;2022年,他再次排頭位,正賽日順利上場,沒遇上奇怪的意外,但一直領頭甚具冠軍相的他,卻在最關鍵的時候,車隊指揮出錯,導致他在不該換胎時換胎,結果把冠軍拱手相讓給Red Bull,自己則掉到第4名,連頒獎台也上不了。

經歷一年接一年的挫敗、沮喪、自責,「作為車手,你永遠不知道何時再有勝利的機會,尤其摩納哥是一條難度很高的賽道,所有方面都必須配合得很完美」。去年,他第5度出戰摩納哥的F1賽事,在傳媒又開詛咒玩笑之時,他由周六的排位賽發揮了超水準的技術奪下頭位,周日正賽,他再次一直領先全場,直至最後數圈,他終於開始相信這天似乎要夢想成真了。

「我記得那種即將要在這裏贏車的感覺。」這種感覺,本該讓他興奮又害怕,但他滿腦子都是父親,「一下子所有與父親一起的回憶都閃現在眼前,他為我付出了一切,讓我走到今天」。駕着時速300公里的賽車,他雙眼開始被淚水模糊,然後不停罵自己要清醒至最後。衝線那刻,摩納哥沿岸泊着的帆船與遊艇響號響徹整個小國,他的法拉利手足激動流淚,終於,屢戰屢敗過後,他沒有放棄夢想,努力把車駛回,在對講機哽咽說:我想起我父親……翌日,西方媒體的報道都是煽情的,大概這種故事就是最讓人動容:「如果當年那些毀滅性的挫敗未擊潰他,在經歷多番失落與心碎後,他終於在童年漫步的街道上找到了救贖。」

走出谷底的7月

然後,兩個月後,大概是Hamilton自己也沒有想過,這年7月會在英國銀石流下男兒淚。在此之前,他是7屆車手世界冠軍、協助平治奪了8次車隊世界冠軍,也是F1史上贏過最多分站冠軍、在排位賽奪過最多頭位的車手,Hamilton早已是賽車界的英國英雄,2008年首次獲英國皇室封員佐勳章,2021年,再封為爵級司令勳章。不過,在名字前方加上「Sir」頭銜的那年年尾,Hamilton以8分之差輸給Verstappen、挑戰第8次世界冠軍失敗,他開始從最高位掉進低谷,雖然偶爾可上頒獎台,但足有兩年多沒再取得過分站冠軍。每次比賽後車手訪問的環節,他無法再談關於勝利的分享,而是一直被問及平治賽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而我作為觀眾,總是無法想像一個習慣場場勝利的人,究竟要如何抵住這些難堪的時刻?

直至去年在主場銀石,一場雨讓奪冠的機會來了,一貫成熟冷靜的39歲Hamilton衝線下車後,哭着擁抱父親久久不放。「我那時候真的無法停止哭泣。從2021年開始,就是每天起來嘗試燃起鬥志、鍛鍊,嘗試用最大努力與我的團隊一起奮鬥。」兩年半的低谷,經歷了58場比賽的失落與絕望,然後第59次燃起鬥心,等待好像已不再屬於自己的機會重臨時,把自己最好的狀態發揮,一擊即中。「我想最重要的是,即使覺得自己在低谷,你如何繼續站起來、繼續努力下去。」

訪問來到這裏,記者沒再追問就完結了。他說的,大概就是要在屢戰屢敗之中,心存盼望,但,盼望究竟從何而來呢?若無法寄望不可控的環境愈變愈好,那麼自強又是如何練成的呢?如果我是記者,如果Hamilton沒有就此拂袖而去,我想我會死纏爛打問下去。一個世界級的人物,其實也如普通人一樣,經歷人生高峰後也有一天會跌進低谷,而真實的他,有着怎樣的思維、怎樣的堅毅、花了怎樣的氣力,在谷底一直繼續叫自己努力下去,然後,原來真會等到再次成功的一天到來。

2025新賽季 奮力守住自己的位置

然後,新一場戰鬥又開始了,2025年的賽季首兩站剛過,日本站下星期又殺到。數天前,F1車壇又有轟動的新聞,Red Bull決定撤走才鬥了兩場比賽的新晉車手Lawson,提拔這兩年成績亮麗但一直被無視的日本車手角田裕毅。在西方國家車手圈子之中終於獲得了機會,亞洲車迷都為角田守得雲開見月明而高興,但在無情的F1賽場上,要守住自己得來不易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課題。就如上年的Sainz、Norris、Leclerc與Hamilton一樣,去年得來的,尚未是終章,未來一年,誰又能夠乘着成功的經驗繼續闖下去?短促的100天冬休,是車手唯一可以重整的時間——沒錯,沉澱、成長、轉化其實也要鬥快,才有機會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留下來,成就自己的夢想。

文˙陳嘉文

編輯˙梁曉菲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