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已經過了逾周,不少人仍在消化方大同的死訊。愈來愈多本非歌迷或粉絲,因聽說死訊而開始接觸和認識他,邊讀不同的悼念文字邊跟着歌單聽歌,再而感到惋惜和心痛。趙雲流了很多眼淚。她一開始是忠粉,繼而淡出,近日一再重新發現。潘拔筆下,方大同更是奇葩一般的存在——「他為我們唱出的,不也是魔法般的音樂嗎?」想起早前在一場文學講座裏黃碧雲談創作,談得真誠也很袒露,其中一處她說到創作的熱情,她相信「熱情去到最後會變成意志,一種喺退卻同前進之間循環嘅力量」。讀着聽着,就是無法不受方大同對音樂與生命的熱情和意志打動。
奧斯卡得獎電影《粗獷派建築師》現正上映,近年粗獷主義建築美學在香港也廣為談論,電影料亦會引發一股建築熱?今期先帶大家透過波蘭攝影師Nicolas Grospierre的鏡頭深入前蘇聯及東歐,看奇觀一般的建築特色,反思背後的時代意義。
還有一篇關於應對財赤的文章,細數政府近年及未來預算裏,已經連續8年透過調撥不同名目(包括涉及醫療教育範疇)的基金款項以填補政府開支,讀完更加認識到:滅赤很難,也很迫切。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