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3期

Happy Pa Ma

解鎖孩子心:與同學保持適切距離

【明報專訊】小麗最近向我查詢,該如何處理她跟班上一名女孩子的互動。

小麗說:「最近有個女孩子,我跟她互動好累。她常常擺出一副很可憐的樣子,有時候聽她說話,要麼讓我覺得很無奈,要麼就讓我無名火起!」

「有次我跟另一個女孩子出去午飯,她說她要跟我們一起吃。我告訴她,我們有些私人事情要談,明天再跟她一起吃。她就擺出一副苦瓜的嘴臉,說什麼大家不是朋友嗎?為什麼她不能一起吃飯?」

「還有一次,我去了旅行。她晚上差不多10點打給我,問我報名交流團的事情。我說這件事不緊急吧,放完假回到學校可以問老師,而且有很多詳情我也不清楚。然後她就很有情緒,說我去旅行又不忙,希望我解答她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我真的氣炸了!」

「我又不是她媽媽,好煩啊!」

我微笑點頭,表示理解她為什麼氣炸了!

我說:「你如此生氣,是因為在你和她互動的過程中,你感覺自己的界線(boundary)、時間、空間和選擇不被尊重,只要她有需要,你就要花時間在她身上。」

小麗大聲地回應:「對啊!她就好像兩三歲的小朋友,什麼事情都要人幫她做,需要有人陪在她身邊似的。我又不是她媽媽,好煩啊!」

我說:「你說對了!其實她是不自覺地想跟你建立一種互相依附的關係(codependent relationship),加上她在言談間也有很多情緒操控,把自己弄得像受害者一樣。你跟她互動覺得很累,是因為你既要費力劃出界線,保護自己,同時你發現,有很多事情跟她沒有辦法理性溝通,大多數都是情緒宣泄。」

小麗無奈地說:「那能怎麼辦呢?如果我可以選擇在家上網課就好了,我就不用面對她了。」

同學、普通朋友還是好朋友?

我笑說:「你只要清楚和她關係的性質就好了。你覺得她是你的同學、普通朋友,還是好朋友呢?」

小麗毫不猶豫地說:「肯定是同學啊!普通朋友最好不要,好朋友肯定不行,我應該會被氣到吐血!」

我說:「任何關係只要找到適切距離(optimal distance),也可以有健康的互動,所以你跟朋友的適切距離,和跟同學的適切距離應該有所不同。就像如果你遇到一些重大變故,你不會跑到菜市場去跟不相熟的賣菜阿姨說,但你會找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去說。你既然清楚知道她只是你的同學,那麼在你和她相處的時候,要留意不要傳遞使她混亂的信息,讓她覺得她是你的好朋友,所以互動時只需要保持基本禮貌,合宜的溝通就好了。」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3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