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健康

東聲:照顧失智丈夫 從黑暗走向光明

【明報專訊】一向與丈夫共享幸福,生活中充滿快樂與笑聲。然而,由丈夫確診認知障礙症的一刻,我的生活變得艱辛,面對着丈夫日漸衰退的記憶與自理能力,實在感到無比孤獨與絕望,但仍要獨自承擔沉重責任,心中充滿了黑暗陰影。

以為已移民的兒子能支持鼓勵一下自己,但兒子說:「你以為他想有這個病嗎?你要學會接受他,為何要逼他天天訓練?」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無法接受為何在困境中尋求支持卻被指摘?在某個夜闌人靜一刻,自殺念頭湧上心頭,然而,想到若自己不在,丈夫將由誰來照顧,一起了斷可以嗎?這是否最好的解決方案?無形的自責與無奈如黑雲般籠罩着我的心靈。

向社工求救解困局

我們這群照顧者長期面對失能家人,缺乏支援與喘息空間,陷入身心耗損和家庭衝突的困境,正是反映了許多「隱形照顧者」的艱辛。幸好在感到無法堅持的最後一刻,我踏出了一步,聯絡社工,他們真的做到同理心,不是單純口講的同理,而是切切實實地讓我感受到終於有人明白理解我的困局,其後亦實際地給予不同的社區支援服務,尤其日間訓練中心及具彈性的「唞一唞」暫託服務,這真正讓自己有喘息空間,並重新計劃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一些小組訓練、個人協作,改善了丈夫病情;而在護老者互助小組,透過與其他照顧者的分享和學習自我關顧,我感到不再孤單,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感到力量無比,開始漸見陽光。

最感恩是一直纏繞着自己的兩代溝通問題,社工不但處理我們兩老的困境,還以中立者角色介入我與兒子之間的衝突,沒想到這一刻「危」變了「機」。社工運用專業技巧,讓我和兒子都藉此重新檢視大家的問題及溝通模式,其後中心包場看《破‧地獄》電影,更讓我對人生有更多的反思及啟發。

展望未來 支援需更「到位」

老實說,在現今資源不足及中心人手短缺下,面對着照顧者各種突如其來的支援需要,「到位」的支援實不容易,一些人性化及靈活變通的日間照顧支援服務,才能真正幫到我們這群「隱形護老者」。

筆錄:東華三院

胡其廉長者鄰舍中心職員

(東華三院長者服務的長者、護老者、義工、導師、社工,以第一角度分享樂活及心聲)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