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師常常就同一教學內容,設計出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不同的活動反映了不同的學習意義,呈現我們要學習這些內容的各種原因,這是值得教師深思。舉個例子,假如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認字能力,使學生認出水果的名稱,下面5項認字教學活動反映了學習認字的多種意義,各異其趣。
為應付練習?為勝出遊戲?
活動1:完成重複練習
教師展示字卡與圖卡,然後學生按字卡找出相應的水果圖卡,配對在一起。完成後,教師再次將字卡與圖卡打亂,學生重複練習以鞏固所學。
在這活動中,認字目的是做配對練習,完成後要重複再做。然而,當學生做完練習後,學習認字就結束,學習只是課堂活動。
活動2:在遊戲中獲勝
教師以比賽的方式,要求學生用最快速度,配對最多水果字卡與圖卡。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多配對的學生就可勝出。
在這活動中,學習認字是遊戲,學生目的是要在比賽中獲勝。學生也許認為學習認字很好玩,但是我們可思考,這活動是誘導學生玩遊戲,還是引導他們學習文字?學生最終會對玩遊戲,還是學習文字更感興趣呢?
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有關
活動3:學習生活語文
教師在黑板上列出多種水果的名稱,然後邀請學生說出這星期吃過的水果,或是不同季節的時令水果。教師依照學生的答案,圈出黑板上的水果名稱,並請學生跟着讀出來。
活動3與活動1、2不同,當中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關。然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水果時,並不會圈出和讀出水果名稱。此活動之目的,只是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聯繫學習的文字。
活動4:懂得閱讀圖書
教師與學生一起朗讀圖書《愛吃水果的牛》。當學生遇到不懂得的水果名稱時,教師解釋其意思,讓學生能夠繼續閱讀圖書的內容。
活動4反映的是,學生可在閱讀之中學習認字,學生是為了能夠在日常閱讀圖書,而去學會認字。
在具體情境中使用文字
活動5:理解文字運用
教師給予學生一項任務,要求他們佈置一家水果店。教師提供學生各種水果,以及寫有水果名稱的標示牌。學生放置水果後,把標示牌放在對應的水果旁邊。
活動5學習如何運用文字,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使用文字,以達成其目的。教師設計認字活動時可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境需要我們認字?除了閱讀,我們不難想到,佈置水果店就是需要認字的情境。
教師設計日常教學活動,除了要教授課程的教學內容,更要注意教學活動反映的學習意義,讓學生明白我們為何要學習才是最重要。
文:林浩昌(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9期]
相關字詞﹕教大GPS 親子筆陣 名人KOL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