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4期

Happy Pa Ma

家庭有教:培養「貓頭鷹」孩子 愛上科學

【明報專訊】孩子有沒有問過你:「小鳥為什麼會飛?」孩子天真無邪的問題,其實是在探索世界。大自然充滿了孩子可以探索和學習的無限可能,家長想孩子更有好奇心,愛上科學探究嗎?有學者就提出「貓頭鷹(O.W.L.)」框架,引導孩子透過觀察、比較和探索,激發好奇心來解決問題,有助培養孩子樂於嘗試,愛上科學。

「O.W.L.」學習框架,就像是一個聰明的「貓頭鷹老師」,帶領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它由觀察(Observe)、好奇(Wonder)和學習(Learn)3個步驟組成,引導孩子逐步掌握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理解。

步驟一:

用「眼」觀察(Observe)

首先,我們要像貓頭鷹一樣,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大自然。在公園散步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找找看,例如:「樹葉的形狀是不是都不一樣?」要好好觀察也不局限於眼睛,可以包括其他感官,例如:「不同小鳥的叫聲聽起來是不是都不同?」(耳朵,聽覺),聞聞花朵的香氣(鼻,嗅覺),感受一下微風吹過臉頰的感覺(皮膚,觸覺)。此外,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利用簡單工具,如放大鏡、望遠鏡等,更仔細地觀察自然中的事物。

步驟二:

激發好奇「心」(Wonder)

孩子開始觀察後,家長進一步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可以是何物、何時、何地、為何、如何等。孩子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蝴蝶喜歡停在花上?」「為什麼天空會下雨?」「雨傘用什麼物料做好呢?」這些問題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又例如孩子想知道怎樣才可以將米煮成飯,家長可以先引導孩子推測:「要加些什麼,『硬』米才可以變成『軟』飯呢?」再帶孩子去廚房觀察,甚至讓他幫忙煮飯。孩子在提出問題、作出預測和蒐集資料期間,可能需要用文字、圖畫或符號記錄自己的想法和經驗。這些問題未必有標準答案,只要孩子願意探索,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步驟三:

「腦」力學習(Learn)

當孩子完成觀察和實驗後,回顧自己的預測,看看當初的預測和之後的答案是否一致。通過與家人分享自己的發現,孩子可以整理和鞏固發掘到的知識,同時能幫助他們加深學習,培養表達能力。家長亦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小筆記本,將發現記錄下來,和孩子一起畫畫、做手工等,將觀察的結果呈現出來。

透過「O.W.L.」框架,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大自然。探索過程中,家長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孩子學習旅程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家長如想下載與孩子一同探索的學習材料,可瀏覽以下網址:shorturl.at/Oj1RD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4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