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9期

Happy Pa Ma

多元導航:「我做得不夠好」

【明報專訊】中五學生阿木成績一直優異,但在最近一次考試失利後變得失眠淺睡,每逢測驗都感到心跳加速和肚痛,更出現搣手習慣。阿木意識到自身的焦慮已影響日常生活,決定向學校社工傾訴。社工發現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而且父母寄予厚望,令他想努力追回成績卻適得其反,使自己愈來愈焦慮,成績亦未如理想。「屋企人淨係會問我有無溫書,我覺得佢哋只係愛我嘅成績。」原來阿木的焦慮背後,背負着家人的期望與壓力。

焦慮的一體兩面

每個人都經歷過焦慮,焦慮是人在面對挑戰時與生俱來的自然反應,幫助我們提高警覺去應對問題,跨過困境。這讓筆者想起《玩轉腦朋友2》的主角萊莉升上中學後,生活出現不同轉變,正是「阿焦」替她預想不同情况並千方百計保護她,「我的職責就是保護她,遠離那些她看不到的危機」。然而當阿焦試圖獨自掌握一切時,它失控地侵佔了萊莉的大腦,不斷浮現「我做得不夠好」的想法,令她作出違背個人信念的行為,更在比賽中途遭恐慌突襲。後來阿焦學會放鬆並與各種情緒合作,讓萊莉順利適應中學生活。

適當的焦慮有助我們應對危機,但當焦慮情緒不斷擴大而且變得難以控制時,可能會產生無法承受的壓力,甚至逐漸發展成焦慮症。青少年較常患上的焦慮症包括廣泛性焦慮症、社交焦慮症、恐慌症等。儘管焦慮是正常而短暫的情緒,但若焦慮情緒長時間存在,即使危機過去仍繼續憂心致影響日常生活,便需要正視,尋求專業協助。

無聲陪伴 免添孩子壓力

每個情緒都有自身的作用,學會接納情緒,與之共存,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放鬆方法,如深呼吸,輕輕從鼻孔吸入空氣,緩緩地從嘴巴呼出,從腳趾到頭頂收緊,放鬆全身肌肉,留意身體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去轉移焦點,如聽音樂、做運動,和信任的人傾訴也有助減輕焦慮。

很多家長愛子心切,但關心子女卻不知如何開口,生怕講多錯多。家長可善用開放式問題了解子女的感受和想法,以包容和不批判的態度溝通,例如「我知道你最近讀書好大壓力,不如同我講?」,讓子女感到被理解,更願意向父母打開心房。同時,家長亦可避免否定和批評,「咁小事都驚呢樣嗰樣,無鬼用!」的說法會無意間將子女愈推愈遠。若子女不願分享心事,家長可給予空間,在旁默默陪伴及支持,讓他們情緒得以緩和,並明白到自己不是孤軍作戰。焦慮是正常的情緒,父母過度擔心和緊張反而會進一步造成子女無形的壓力,有時候,無聲的陪伴更能療癒孩子的心靈。

父母的支持是子女成長的力量。如果家長擔心孩子患有焦慮症,建議向專業人士求助,作進一步評估,尋求有效的幫助和建議。

文:龔曉琳(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9期]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