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健康

姿治通鑑:運動新手3招減受傷

【明報專訊】適逢奧運年,掀起體育運動熱潮。除了觀看賽事欣賞運動員表現,隔空為運動員打氣,不少人亦受運動員的堅毅精神鼓勵,因而開始或重拾運動習慣。藉此機會,向剛開始運動的新手淺談可能出現的受傷風險及注意事項,讓大家更能體會運動樂趣。

運動員訓練強度及訓練量,比平常人高出很多倍,所以如沒有好好控制訓練量,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傷患。再者,導致傷患最大原因,就是「舊患」。筆者作為前田徑運動員,深深明白傷患對運動員帶來的影響。所以當看到中華台北隊的羽毛球「一姐」戴資穎因傷患困擾影響發揮,以及西班牙隊的羽球手馬蓮比賽時觸及前十字韌帶舊患而退賽,真的不勝唏噓。一般運動愛好者亦會有舊患,例如腰痛、頸痛,或最常被忽視的腳腕扭傷。若舊患未處理好,即使不再疼痛,該處筋膜和關節依然會繃緊或出問題,導致整個身體筋膜活動空間減低。運動量大,加上沒有足夠時間讓身體恢復,就會容易出現勞損或傷患問題。

操肌 休息恢復 處理舊患

熱門休閒運動如跑步、羽毛球、游泳等,均有可能構成各常見傷患。前兩項運動較多用到單腳下肢肌力,如大腿前後肌、臀部肌肉等力量去作出單腳支撐或弓步等動作,需透過鍛煉才可減低膝傷風險。而游泳則需運用更多核心肌肉力量穩定軀幹,避免身體向下沉;當核心力量不足,就會以腰肌代償,繼而出現勞損問題。為減低受傷風險,運動時留意以下事項:

1.鍛煉身體肌力,學習正確運動姿勢

2.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休息恢復:雖然根據超負荷原則,運動需要有足夠強度才會提升成績,但亦需要留意身體警號,避免因過勞而引致勞損或嚴重受傷

3.好好處理舊患,就算關節沒有痛楚,並不代表關節或舊患已經妥善處理。關節錯位或筋膜繃緊都會導致肌肉之間互相代償,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傷患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設有為運動痛症或其他痛症人士而設的物理治療評估服務,詳情可查閱網上表格(bit.ly/ymcahcp)或致電2743 1702查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