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開眼 建築

「熱帶Art Deco」街市 「幾何×風水」酒店…… 澳門現代建築見融合美學

【明報專訊】澳門在建築保育方面走得很前。在澳葡政府1976年頒布首個全面文物保護法令前半世紀,大三巴牌坊已經有保護措施。建築師呂澤強指着由澳門文化局出版、「被評定的不動產及緩衝區分佈圖」(註)上的「紀念物」建築告訴我:「教堂、廟宇及炮台很多人都知道,而較近期的現代建築就不太受重視,但它們也有價值。」隨呂澤強避開旅遊打卡點散步,他選了提督街市(紅街市)和葡京酒店,說明這座城市的「Art Deco(裝飾藝術)」和「現代主義」建築美學。

「你很難定性澳門的建築有什麼主義,它可能上面是一種風格,下面又是另一種,其實當時設計師可能未必預想要按某個風格設計。在街頭,你走着走着會見到一座『粗獷主義』,另一座就是『Art Deco』。」呂澤強自幼跟隨澳門水彩畫家黎鷹,到城市不同角落畫街景。吸引他的不止教堂和炮台,還有融合了中西風格的舊建築物。

直到在葡萄牙讀畢建築系,又在當地及法國建築事務所工作,隨後回家鄉後,他才開始研究兒時記憶中的建築,包括1930年代起在澳門興起的Art Deco設計風潮。在歐洲,Art Deco風格強調精緻圖案、細節、幾何形狀、豐富材料和顏色;於澳門,溫暖潮濕的亞熱帶氣候讓舶來風格生出變體,被葡裔澳門建築師馬若龍稱為「澳門的熱帶裝飾風格(Tropical-Deco Macaense)」。

紅街市:不止「照葡辦煮碗」 兼顧通風採光

提督街市於1936年建成,由葡裔建築師巴斯度(Júlio Alberto Basto)設計,是澳門首座現代街市大樓,取代原址老舊、墟亭式的沙崗街市;因外牆紅磚(現經紅漆翻新)得名「紅街市」。街市長約44米,寬約20米,佔地面積約880平方米;中間是屹立鐘樓,樓高3層,一、二層向兩邊延伸,牆身有大排窗戶,四邊設塔樓。呂澤強解釋,外牆海棠紅、凸出的方柱列、鐘樓豎向的線條屬於裝飾元素,而原本裸露、不經批盪的磚體,則是現代主義呈現原材料的手法。

但紅街市不止是一座照葡國設計之辦煮碗的食材市場,它還因澳門濕熱氣候,以大窗和兩側的天井,兼顧通風與採光需要。幸得評定為「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紅街市是澳門現在僅有未經拆卸或遷移,仍在營運的街市大樓;其餘多座均被改建為綜合大樓。街市兩年前開展整修工程,增設冷氣和電梯等設施後近月重開,當局正呼籲街坊回流光顧。它位處澳門北邊,提督馬路與高士德馬路交界,從外港碼頭走過去大約半小時,是一條適合的散步路線。

葡京酒店:簡單創新耐看 「佈局」引人熱議

另邊廂,「講到70年代澳門現代建築,不講葡京酒店是不可能」。呂澤強說,澳門人少討論建築設計,本地學者對建築的風格分類也未有完整共識;葡京酒店的建築價值,除了設計本身,還開啟了澳門人關注建築的契機。

葡京酒店外形有許多「摩登」的線條及形狀,如塔樓每層窗戶旁的「鐵鏈」裝飾、頂部片狀圓盤、「插」滿針頭狀裝飾的圓頂,以及入口處蝙蝠翅膀模樣的遮頂。酒店的設計者是曾為香港設計蘇屋邨和海港城的中英混血兒建築師甘洺(Eric Cumine),他除了將前述當時國際上流行的幾何、抽象美學帶入澳門,還讓人產生中國風水佈局的聯想。「有人說圓頂是『萬箭穿心』,塔樓似雀籠,要讓賭客進去後不想出來……有很多關於這間酒店的故事,傳來傳去,很多幻想,澳門很少建築物會被人這麼熱烈討論。」

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在1960年代末,於當地擴張賭博、休閒事業版圖,這間酒店便是一次大膽嘗試;有着澳門首條保齡球道、首個戶外恆溫泳池,1970年建成後旋即成為地標。但酒店外牆用的物料,卻是普通的釉面瓷磚、紙皮石和雲石。比起旁邊2008年建成的「新葡京酒店」的昂貴反光、金色及弧面玻璃外牆——引來似「怪獸」和「神主牌」等負評,呂澤強形容,甘洺用簡單材料,配合創新設計,呈現了一座至今仍耐看且獨特的建築。

不像紅街市,葡京酒店不屬於「被評定的不動產」,多年來被不斷擴建修整,每隔數年就有新貌,更在2000年代末險被大規模重建,但因當年金融海嘯影響資金而告吹。《新華澳報》2009年的評論文章指,應考慮將此屬於數十萬澳門人集體回憶的建築,納入文化遺產或文物建築名錄,以避免澳門失去這個「雀籠」。

呂澤強看過巴黎奧運在塞納河的開幕禮後,反思如何能讓澳門如巴黎一樣,有把「歷史擺出來讓人看」的本錢。「不同華人、葡人和外來建築師,在不同年代的澳門,建構了不同於香港、葡萄牙或英國的建築美學,其實除了古老紀念物,近幾十年還有很多建築物值得留意。」新書《遊走澳門建築美學》中,就有他蒐羅的33粒遺珠。

註:bit.ly/46U1P8M

文:梁景鴻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建築]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