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Happy Pa Ma

專家意見:先裝備後放手 培育責任感

【明報專訊】新學年象徵新開始,不單學生哥,家長也不妨替自己訂立新的管教目標,例如嘗試在學業上多些「放手」,讓子女自主學習。註冊社工文正康(Chris)表示,自立訓練,應該從小開始,「孩子在小一、小二,其實都已經要教他們怎樣執書包,學習檢查自己有無做齊功課等,讓他們慢慢建立一種責任感」。

在「放手」課題上,Chris說,家長存着不少迷思。他透露,認識一名媽媽,很想培養小朋友自己做功課的習慣,也曾聽過一些都市傳說,指「21天可養成新習慣」,於是用了21天伴着孩子做功課,去到第22、23天,媽媽正式「放手」時,但孩子卻未能自己乖乖做功課,反之不斷拖延,「因為家長把焦點放錯了,不是坐着等『21天』就能成事的,而是她『放手』之前,有否『裝備』好小朋友」。

「放手」≠從此不管

Chris以考車牌做比喻︰「考官發牌給司機前,都需要先確定他真的有能力去駕駛。同樣道理,家長『放手』讓小朋友自行做功課和溫習前,都需要檢視一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獨自完成?是否已經掌握了溫習技巧和方法?以及『放手』的過程,是否循序漸進?」

他續謂,「放手」也不代表從此不管。「正如在學車期間,師傅即使讓學生坐上司機位,都不是任由他在路上風馳電掣,若有什麼差錯,師傅都會立即煞停車輛。家長就好比教車師傅,若發現孩子『危險駕駛』,觸及界線,就不能置之不理,必須重新檢視狀况,再引導小朋友去修正。」

一直「伴讀」阻子女成長

然而,亦有許多家長永遠覺得未是時候,不肯「放手」,「有些家長,尤其是全職媽媽,往往認為自己有責任『跟足』子女的功課和學習;另一類家長,之所以不願『放手』,是因為擔心孩子出錯,會拖垮成績」。Chris鼓勵家長,要有讓孩子犯錯失敗的勇氣,否則一直「伴讀」,對培育子女成長,絕非好事。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