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當下香港動漫出路何在

【明報專訊】尖沙嘴的多啦A夢展進入謝幕前的熱烈人潮,展覽即使有些是收費分場域亦熙來攘往,1969年生、由22世紀時光旅遊至現代的貓型機械人,陪伴不同年代香港人成長,至今仍是大家心頭好。策展人受訪分享展覽成功有望輸出海外之餘,談到本土動漫製作的停滯不前;當日產的多啦A夢被捧上掌心呵護有加,才不禁驚覺曾經風靡一時的本土出品麥兜恍如失了蹤。夢迴千禧世紀之初,除麥兜動畫電影系列,還有意馬動畫工作室製作《忍者龜》和《阿童木》,何以聲勢漸漸消沉?動畫導演袁建滔說,上述作品都只是「個別事件」,未能成功建立香港動漫產業。

袁建滔是首兩部麥兜電影的動畫導演,游走香港動漫畫界數十年,新近以漫畫編劇身分,參與第3屆「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據他觀察,由於香港市場人口基數細,現今娛樂選擇增多,港漫難以重拾昔日風光,單靠本地市場難以支撐漫畫產業,唯一出路只能是賣埠。他看同屆「港漫動力」的入選作品,認為Pen So(蘇頌文)的《達利書店》和ArYU(張渝婷)的《初夏丘晨》最具賣埠潛力。

要能賣埠,創作層面不在話下,畫功和故事內容定要紮實,袁建滔認為還得看設計和印刷,《達利書店》和《初夏丘晨》便相對標青。他比較「港漫動力」設計出身(如Pen So)跟港漫出身的主筆,認為港漫出身的主筆在設計上相形見絀,「畫就沒問題的」,但譬如封面是否吸引?書名又是否清晰看見?他指部分「港漫動力」新主筆沒有印刷經驗,甚至不認識「出血位」的概念,出版漫畫不止單靠創作熱誠。袁建滔補充,漫畫主筆已不能像從前躲於鎂光燈後,「要有多點曝光先賣到書」,漫畫主筆亦形同KOL。翻查Pen So和ArYU的Instagram,他們分別擁有4.2萬和1.3萬名追隨者(至8月15日),奧運期間他們亦緊貼熱話,繪畫香港運動員。

袁建滔也是多屆「動畫支援計劃」的導師,他形容「動畫支援計劃」跟「港漫動力」是「姊妹關係」,兩個計劃都要求原創故事,並不接納改編故事。「港漫動力」要求入圍半年內出版至少80頁的漫畫(第4屆改為7.5個月內),「動畫支援計劃」則按組別分別要求製作不少於3、5和10分鐘的動畫短片,創作者需要一定的編劇能力,「寫到都不是那麼容易,先不說要寫得好」。相較漫畫和動畫,「文字創作是最低成本的創作」,袁建滔認為如果能夠改編文字故事,故事可作為創作根基,支撐漫畫和動畫創作。

「產業不可以長期依賴政府資助,(就算公司參加)兩三屆都不可以獨立營運。」袁建滔指「港漫動力」目前只有3屆,說扶持產業發展仍言之過早;即使「動畫支援計劃」來到第12屆,也稱不上建立產業,但香港動畫公司藉此慢慢開發動畫製作的技能,暫時「吊命」。除了政府部門參與,袁建滔認為也需要中介公司開拓海外市場,他舉例香港作家陳浩基藉台灣中介洽商海外翻譯出版,「有錢搵就有人做,但香港無agent(中介)」。

產業,說到底是經濟問題,動畫成本遠比漫畫高,更難吸引投資者注資。文首提到意馬動畫工作室製作《阿童木》動畫電影,但該役票房失利,巨額投資未能回本,導致意馬動畫遭清盤。麥兜動畫電影系列一共7部,袁建滔擔任首兩部的動畫導演,但坦言成本「愈拍愈縮」,之後「無以為繼」。不過,他認為麥兜具發展知識產權(IP)品牌的潛力。香港動畫成本高的死胡同似乎無路可走,但最近又有新轉機。

AI(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動畫製作,袁建滔估計有機會解決香港動畫的成本問題,例如動畫落色,AI可以先做模板,「慳番揼石仔的人手」,節省成本;另邊廂,他擔憂AI技術變成壓價理由,甚至要求低的客戶可以自行用AI製作,整體減少工作機會。AI技術是福是禍,有待觀察,然而動畫業界已開始應用AI創作,今期有首屆「明日動畫」人工智能輔助動畫製作先導計劃的動畫公司的訪問,且看當前業界經驗。

(美藝客廳.二十四)

「客席策展人」簡介

袁建滔,香港動畫電影導演,作品包括《麥兜故事》、《麥兜菠蘿油王子》、《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

文:明報藝文部

編輯:譚雅詩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IG:@fridaymingpao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