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4期

Happy Pa Ma

善養救未來:高敏女兒上學的難關

【明報專訊】自從女兒上了小學,就問題天天都多。

她是高敏感兒童,需要確保新環境安全才會安心。同時,她對於他人的情感及語氣表達非常敏銳,對於自己是否被接納的感受尤其在意。雖然她只懂以「惡」一字來形容令她不舒服的相處,但經我一段時間的觀察,才發現她口中的「惡」,是指對方處事缺乏彈性、態度不尊重、沒有商量餘地,簡單來說就是性格比較操控和不理別人感受。反之,有些老師即使表現生氣的樣子,但只要願意聆聽學生,女兒就不會害怕,甚至很喜歡這些老師。

我也是高敏一族,很明白女兒在校的困難;同時也因為我高敏,加上過往在校的創傷經歷,使我一方面很想替女兒爭取更符合善養精神的方式,從而協調女兒在學校的生活,一方面自己內心也有很多恐懼和掙扎。

我自小就是一個典型乖學生,一直循規蹈矩,做夢也不曾想過向學校爭取我的需要。因此要為女兒爭取,經常未打先輸,內在聲音總是向我潑冷水:「學校不會允許」、「老師會覺得你是麻煩家長」、「就你這麼多要求」、「不要做突出的事」。

主動爭取 捍衛孩子需要

幸好,我一直讓自己接觸各種自我療癒的資源,願意陪伴自己,身邊又有一班善養媽媽支持,每次女兒需要幫忙,而我又感到掙扎時,我就聆聽這些聲音,讓我更清晰自己和女兒的需要,更堅定自己想要的教育,才有力量去和學校溝通。

對於女兒剛入學時面對的分離困難,學校慣常做法都是不讓媽媽陪伴,讓學生自行進入學校。但我很清楚女兒需要我陪伴,直至她在校內遇到一個讓她感到安全的人。於是,我主動向學校反映,慶幸學校社工同意讓我在場陪伴,等到女兒和社工建立了關係後,我才漸漸退場。後來面對功課問題,經溝通後學校也同意調適。

怎料,再來是老師罵人。女兒一開始不是被罵的那個學生,仍能堅持上學,後來她也被罵了,就害怕到不肯再上學。於是,我開始替她請假,再和學校商量怎樣幫助她和老師重建關係。然而,在請假這件事上,我感到很有壓力,總覺得自己在做不應該的事。

有一次和學校社工談起這事,我終於說出自己的感覺。原來我一直有一個委屈的部分,在替女兒努力爭取的期間,我覺得周圍的人都不明白我的選擇,明明可以自由選擇的事,卻總要跟旁人交代和解釋,有種身不由己的感覺。我坦誠表達後,社工的回覆讓我驚訝又感動:「媽媽,我們都想孩子快樂,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出來,只要為孩子好,我們會盡量幫忙的。」

社工的話讓我很感動,回想一直以來學校都很開放聆聽和配合,然而我內心的不安和不信任,仍然讓我無法坦誠提出自己的想法。社工這番話讓我明白我有選擇,當我無懼說出自己的需要和求助,我就能看到更多可能。

之後,女兒雖然不願入課室,但在社工陪伴下仍願意進入學校。於是我再向社工表達意見,請學校安排一間房間給我,讓上課的女兒有需要時可以隨時找到我。這是我一直想問但不敢提出,本來覺得這要求一定會被拒絕,怎料社工一口答應,還問我為什麼不早點說呢。

作為家長,其實我有權選擇任何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如果連我都不敢表明和捍衛孩子的需要,又靠誰來為孩子爭取呢?事實上,願意尊重孩子、給予選擇空間的學校仍是有的。當愈多家長選擇這些學校,學校又願意提出更多元化的方法幫助學生,教育孩子的路上才有愈多選擇出現。

文:鄭希婷(善養學習者)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4期]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