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若論古往今來名氣最大,文化史上影響至鉅的樂曲,樂聖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下稱貝九)必然榜上有名。很多人聽到大概會搖着頭說不是吧,交響樂與高雅藝術早就過時了,成了老人台的小眾樂趣。不管讀者的音樂喜好如何,我們的世界確實深受這首歌影響。簡單微小如CD,Sony公司在70年代決定CD音樂容量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要不受干擾地聽畢整首貝九。重要和莊嚴場合如聯合國成立、柏林圍牆倒塌,或歐盟的會歌,無一不與《歡樂頌》有關。貝九既出現於彰顯民族自強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也化成1989年北京長安街上的自由之歌。貝九不單象徵貝多芬曠古絕今的創造力和音樂才華,更代表啟蒙時代自由進步的精神,高舉人類友愛、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普世主義。這使貝九能跳出創作的時代,永恆地照亮人類社會的未來。今天回看貝九,在首演二百年後還為我們帶來什麼政治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