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星期日WorkShop

未來城市:重建計劃「豪宅化」 巨無霸發展割裂觀塘?

【明報專訊】約「活在觀塘」專頁創辦人袁智仁在裕民坊做訪問,記者告訴袁智仁自己身在裕民坊門口,他問:「遊樂場?稻草裝置?」傳了定位圖片給他,他驚覺:「原來你講商場的裕民坊。」本以為裕民坊(YM2)較易認,適合做集合地點,卻忽略了原本的街道也叫裕民坊,觀塘市中心計劃 (K7)未展開前裕民坊一般指滿是小販的街道和附近公園,2021年YM2落成後,裕民坊這名字生出歧義。城市規劃委員會上周五(26日)重新審視觀塘裕民坊重建項目,被稱為「巨無霸」的第4及第5發展區商業項目預計本年度重新招標,招標成功將意味這運作至少17年的推土機或生出一座新摩天大樓地標,到時「巨無霸」的稱謂將會取代裕民坊?

重建計劃涵5個發展區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於2007年4月啟動觀塘市中心計劃,計劃分為5個發展區,第1個發展區私人屋苑觀月‧樺峯於2014年竣工,第2及第3發展區私樓凱匯則在2021年完工,這個橫跨近廿載的重建發展項目現餘下第4及第5發展區尚未動工。有關第4及第5發展區可謂是一波三折,項目擬建造一摩天大樓作觀塘全新地標,去年初流標後,市建局修訂發展方案,發展模式由「商業用途」改變為「其他指定用途(混合發展)」,並結合「一地多用」、「垂直城市」概念,在地盤獲准發展的地積比率為12倍及「浮動規劃參數」機制維持不變的基礎上,加入住宅發展元素,讓日後的中標發展商可更靈活調撥發展樓面,作住宅、辦公、酒店和零售等不同業務。此外,新方案將地標式住宅的高度限制由主水平基準上285米,增約26%至360米,以一層樓高3米計,當中新增高度相當於25層樓。商戶和住戶自然相應增加,引起街坊擔心人多車多的觀塘交通更擠塞。

「自由空間」局部開放 藝術裝置「得個睇字」

觀塘市中心計劃第4及第5發展區正是「自由空間」的所在地。YM2外色彩繽紛的「自由空間」現時暫開放予市民作臨時及短期活動用途。訪問當日剛好斷續下了幾場大雨,「自由空間」裏有專供擺放藝術裝置的空地,整片都濕漉漉,途人路過多不停留,靠近港鐵站的兒童遊樂設施及三人籃球場也因天雨封閉,至於裕民坊休憩花園旁的「城市實驗空間1」則在為舉行短期市集做準備。雖說社區團體和機構可租用場地使用,但據袁智仁透露,「不少NGO(非牟利團體)負擔不起(租金)」。街坊Julian則說於聖誕新年人流興旺的時節,租一個市集攤位日租至少要2000元。

雖取名「自由空間」,但眼見內裏「活力城場」和兩個「城市實驗空間」,還有「藝萃於城」的大型竹藝裝置「浪‧岸」(即文首袁智仁說成稻草裝置的那個)不約而同有圍欄封住。76歲鐘表匠佘先生則如此評價他形容為「花傘裝置」的「城中漫道」:「擋雨、遮吓太陽都無,老人家搵嚿石頭坐都無,真是勞民傷財,整好得個睇字。」他說這是行人經過看到的「視覺元素」,卻不能幫他留住客人。佘先生在裕民坊擺街檔數十年,專門維修古董鐘表、更換電池和表帶,他不時被人投訴阻街,幾乎每個月都收到食環署告票。由於錯失2009年登記工匠的機會,繼而無法申領「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至去年他才獲食環署確認工匠登記,近日食環署正與他商討日後的安置之所,待他有固定攤位後才能獲發小販牌照。

佘先生記得2003年的裕民坊人山人海,小販商舖林立:「重建……好傷心,個個(商戶)都安置晒,得我一個未安置,真係頭痛。」又忍不住懷念舊時的公廁,說重建後的公廁經常塞渠。不過生意能否繼續做下去,從來都不是佘先生話事,他只怕無得做之後,沒錢供就讀中四的兒子日後上大學,「不想領取綜援,想自食其力」。

公共空間失連結作用

從裕民坊街道平視「自由空間」的設計,再走上YM2的花園平台俯瞰,會發現整個「自由空間」的美感是按裕民坊上蓋住宅居民的視角來設計,記者向負責設計「自由空間」的建築師事務所「元新建城Groundwork」創始合伙人阮文韜(Manfred)查詢有關設計構思,阮說「城中漫道」上的不是「花傘」,只是要建造一個可以遮光的物體,設計時考慮硬件配套、路過的人流、遮陽裝置的面積比例,還有美感等,「當陽光穿過那個trellis(類似涼亭的架子)折射到地面光影圖案,會令整個地方lively(生動)得多」,而該處是行人經過不會逗留的通道,故沒有多加設坐椅。

設計時考慮開放期限

阮文韜坦言幫政府做建築設計有不少考量,「香港人都很實際,很多事(設計方案)都要妥協」,譬如說他和設計團隊曾經構想在「城中漫道」添置植物,惟另要思考植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土地面積及用途等問題,而且整個「自由空間」只是暫時用途,「我們不可以把它當成permanent(永久)」,倘種植有根的植物日後難移除。他續說一年前市建局找他設計預期開放兩年的「自由空間」時,希望車輛經過繁忙的觀塘道能看到「一個很美好的art piece(藝術作品)」,行人走過連接觀塘道和裕民坊之間的道路緩衝區時能有更好的體驗,保留裕民坊的legacy(歷史遺產),還要考慮裕民坊更長遠的運作。他留意到觀塘大部分人口為長者和兒童,故將「自由空間」打造成一個playscape(遊戲地景),提供休憩地方。就現時的成品而言,他說他們「在預算、合理、美學、考慮社區功能和人口結構的範圍內」已盡力做到極致。若有可能,他希望「自由空間」能更開放透明,「我會拿掉那些fence(圍欄),好像一個地方真的可以唞氣,兩邊(裕民坊和觀塘道)可以互相通氣」。不過他也明白「自由空間」始終是臨時的,故要進行「控制管理」,假如隨意開放予公眾使用,「(在那裏)唱歌唱得很大聲,又會有人投訴」。

這又重歸袁智仁和觀塘街坊Julian也關注上文提過的「自由空間」部分場地不能自由出入的問題,Julian說:「藝術裝置,公共空間唔應該被(圍欄)攔住。」他認為當觀塘街坊不能自由使用場地時,該空間沒能連結社區,乃至整個重建項目,他都認為很失敗。根據政府統計處《2023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數字》,觀塘區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是2萬4000元,為18區最低,而Julian印象中的觀塘很「草根,好多老人家」,觀塘市中心計劃卻將觀塘「豪宅化」,譬如第2及第3發展區的私樓凱匯,「整個社區割裂」。袁智仁過往開辦觀塘文化導賞團,曾遇到一名剛置入第1個發展區的私人屋苑觀月‧樺峯的教師,該教師不太認識觀塘舊區,亦不習慣到樓下商店消費。袁智仁反問其實發展區內的私樓住戶有多少人會到YM2消費?

街檔迫遷商場地牢 盼注入新血吸人流

落戶YM2地牢「裕民市集」的商戶陳先生(花名老四),小本經營攤檔約50年,從物華街到「同仁市集」,他一直在裕民坊一帶擺檔。他說以前推住一輛車仔走天下,現在卻困在地牢,「一個月也不知道有無3000元生意,以前在街邊生意旺一點,現在開始走向沒落」。裕民市集原有135個商戶,袁智仁說當中仍在營業的店舖不足六成,多數店主會出外做兼職幫補生計。由「同仁市集」遷至「裕民市集」經營的持牌小販,於「裕民市集」入伙起計5年內,在「裕民市集」經營每完整一年可獲發約兩萬元「新店經營津貼」,為期最多5年,最後一期津貼將於2026年發放。陳先生說那兩萬元對市集商戶沒太大作用,他也只是「做得幾耐得幾耐」,為的只是一口氣,始終他擺檔擺了半世紀,要65歲還精力充沛的他撒手不做,他不情願。

訪問當日,「裕民市集」打開門做生意的寥寥無幾,跟陳先生聊了1個多小時,經過的客人5隻手指數得完,更別說是光顧了。陳先生與太太賣童裝、成衣和睡衣等,「什麼都賣,希望每類貨品逐少逐少賣出怎麼也賺到一點錢」,他無奈乾貨攤販的競爭力大不如前,跟內地商戶鬥便宜更是不可能。陳先生一直反對從街邊搬入商場擺攤,但他面對重建也不得不讓步,問他對重建有什麼期望,他直言:「沒什麼期望,只有失望。」他在想政府能否幫「裕民市集」注入新血,例如鼓勵年輕人在市集開檔做生意,吸引人流,讓這個「死場」恢復生氣。市建局標誌意為「以人為本」,他說不知道現在的觀塘市中心計劃是以什麼人為本,若是為了舊裕民坊商販和街坊,他希望能讓市集小販重返街道擺賣,如同2000年代一樣。

城規會周五召開聆聽會,考慮觀塘市中心計劃圖則修訂項目的申述,共收到60份申述,其中兩份申述表示反對,反對意見提出緊急情况下摩天大廈或會對救援和疏散造成困難等,規劃署認為城規會不應順應有關申述而修訂發展計劃圖,有關決定將於3至4周後公布。

在漫長的重建過程中,觀塘老街坊在過渡的「自由空間」中,等待着不知何時來到的安定生活,Julian對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前景不太樂觀,眼見計劃完成似乎遙遙無期,甚至想臨時空間可以直到永遠,將那些早已剷平的土地開放給公眾,以合宜價格租回給以前在裕民坊擺攤、因重建被迫遷離或「退休」的小販做市集,重新連結整個社區。

【裕民坊重建篇】

文˙ 姚超雯

{ 圖 } 市區重建局、受訪者提供、姚超雯

{ 美術 } 鍾錦榮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