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工,昨晚我兒子又通宵玩電子遊戲,還告訴我要成為電競選手,該怎麼辦?」筆者作為學校社工,經常遇到家長因孩子沉迷電子遊戲而求助。近年來,香港的電競發展逐漸受到重視,政府在2017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將電子競技定性為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同時電競亦列入了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項目。可是,普遍香港家長認為電競等於沉迷電子遊戲,對於他們來說,如何從尊重子女的選擇及規劃孩子未來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一大難題。
【明報專訊】「社工,昨晚我兒子又通宵玩電子遊戲,還告訴我要成為電競選手,該怎麼辦?」筆者作為學校社工,經常遇到家長因孩子沉迷電子遊戲而求助。近年來,香港的電競發展逐漸受到重視,政府在2017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將電子競技定性為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同時電競亦列入了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項目。可是,普遍香港家長認為電競等於沉迷電子遊戲,對於他們來說,如何從尊重子女的選擇及規劃孩子未來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