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消費」意指花錢滿足欲望的經濟行為,同時也有另一種帶貶義的解讀,即利用他人以達至個人利益。近年社會掀起懷舊風,愈來愈多人關注老店保育議題,傳媒報道、KOL打卡、藝術創作湧現,這些注視帶來怎樣的「消費」?老店與重建背後的經濟活動,應如何被理解?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助理教授、插畫師黃詠珊(飛天豬)一直對於資源分配的主題感興趣,「或者藝術家未必可以設定一個制度,但是我覺得會有一些衝擊令人反思」。她與團隊推動的「寓延地產代理」現已開業,透過展覽及參與式交易活動等,邀請你以另一角度秤一秤老店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