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要聞

北京聞風:元首通話「破冰」 達成協議需協力 /文:鍾鳴九

【明報專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晚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經貿問題是重點。現時中美關係複雜而敏感,元首通話有助關係緩和,但長遠看雙方能否有效把控分歧,讓兩國關係回歸正軌仍待觀察。

這是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後,中美元首的首次通話。目前,距雙方在日內瓦達成共識,同意貿易休戰90天還不足一個月。然而,美國已多次在晶片、航空引擎、中國留學生等問題上對華施加歧視性措施,引起中方不滿。美方也一再指摘中國對稀土出口許可審批過慢。這讓各界對中美能否在90天內達成最終協議感到擔憂。

元首外交鋪平道路磋商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認為,這次通話是積極且有建設性,能讓兩國關係稍稍穩定,但兩國分歧仍然存在。「現在中美關係進入了戰略競爭時代,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打壓在中短期內是不可能改變的。」他認為,對於最終協議,中美雙方各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此次兩國元首的對話,就是要進一步發揮元首外交的促進和引領作用,為啟動中美積極務實的磋商對話鋪平道路。

據內地官媒報道,中美元首同意雙方團隊繼續落實好日內瓦共識,盡快舉行新一輪會談。

在此前的日內瓦會談後,美國暫時下調對華進口關稅,中國也相應調整對美的反制關稅,並暫停對28家美國實體實行出口管制管控措施。然而,美國不僅在兩國達成共識後持續對華採取一系列違背共識的歧視性措施,還指摘中國阻礙稀土出口。對此,習近平在通話中指出,日內瓦會談之後,中方嚴肅認真執行了協議;美方應實事求是看待取得的進展,撤銷對中國實施的消極舉措。

稀土出口審批需時 非針對美

對於美國正在熱炒的稀土出口問題,中國商務部日前表示,稀土等相關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認為,目前中國的稀土出口許可審批較慢存在客觀原因。一方面,中國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措施實施僅僅兩月,相關的審批經驗較少。另一方面,「一批一證」制度要求有關部門識別每一批貨物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工作量巨大。因此,目前不只是對美國,中國對日本、歐洲、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稀土出口審批都較為緩慢。不過,即使緩慢,一些批次的稀土相關物項已經獲得出口許可,崔凡認為,更多的許可證會陸續發出,其中應該會包含美國用戶,因為中方的出口管制是一項非歧視性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通話中指出「中方是有誠意的,同時也是有原則的」。朱鋒認為,中方的「原則」是指,美國不能一味地抹黑、打壓中國,要理解和尊重中國的利益和主張。崔凡也認為,「原則」既包含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規則,也包含中國的發展利益。美方若對中方實施消極措施,在維護自身發展利益的情况下,中方會作出反制。

文:鍾鳴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