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華白海豚又名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東南沿海,並基於習性,活動範圍靠近人類,但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增加,中華白海豚面對棲息地退化、喪失,魚類食物減少,還有繁忙的海上交通等威脅。
中華白海豚一般在近岸水深不超過10米淺水處覓食,而江河出海口鹹淡水交界,水產資源豐富,是中華白海豚熱門出沒地,包括粵港澳珠江口、汕頭韓江出海口、福建廈門九龍江出海口、廣西北海南流江出海口等等。而這些區域,正是數十年來經濟發展最快的東南沿海地區,大量的填海造地、污染、海底噪音、繁忙的海上交通和過度捕撈,都在這些地區出現。
北大嶼山海域因興建機場第三跑道、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和東涌填海等,導致中華白海豚數量嚴重減少。
汕頭六合圍擬新增31.8平方公里填海項目,早前引發強烈關注,被質疑破壞中華白海豚棲息地。